總公司并不能直接干預華納兄弟的正常運營,凱文-特蘇哈拉不想自找麻煩,并且在好不容易救活的《蝙蝠俠》電影項目上面,與相對論娛樂拼的兩敗俱傷,只等《開戰時刻》票房出爐,就確定會不會與羅南-安德森繼續共同推進三部曲系列。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本身,倒沒怎么引起他們重點關注。
如同首映式的反響一樣,《蝙蝠俠:開戰時刻》首日正式登陸北美影院,就引起一片好評。
短短一天北美放映之后,emaScore影院觀眾現場平均打分為‘A’,IMDB網站18775名用戶打分8.6分,爛番茄新鮮度百分之八十七,觀眾喜愛度爆米花指數百分之九十五,MetaCritic45家媒體記者打出了82分的蝙蝠俠系列電影的最高分。
即將比起廣受好評的1989年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同期口碑也要好上一大截。
所以,北美上映首日,《開戰時刻》就從4215家影院當中,收獲2311萬美元票房。
這也創造了《蝙蝠俠》系列所有電影的單日票房之最。
有這樣的觀眾口碑和票房數字作為基礎,即使后續口碑會下降,也絕不會變成《蝙蝠俠與羅賓》那樣的超級大爛片。
這樣的票房,這樣的口碑對于一個失敗系列的重啟之作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首日過后,所有人都能確認一點,《蝙蝠俠:開戰時刻》已經獲得了成功,蝙蝠俠系列在大銀幕上能獲得新生!
在這個暑期已然進入收尾階段的檔期,《開戰時刻》帶來了久違的蝙蝠俠熱度。
隨著休息日到來,比工作日要多一倍的人,蜂擁到了全美各地的影院,這些人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就是暑期檔剛剛上映的影片,在北美這個高度成熟的電影市場,觀眾在暑期檔首選的影片就是商業大制作。
《蝙蝠俠:開戰時刻》是首選的目標。
在北美各大主流商業院線里,每隔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就會有一場新的《蝙蝠俠:開戰時刻》放映,足夠的影廳數量和高排片率,都保證了觀眾隨時能欣賞到這部影片,這也是影片獲得高票房的基礎保證。
《蝙蝠俠:開戰時刻》有良好的觀眾口碑作為保障,同時間的競爭對手根本沒有多少競爭力可言,周六的單日票房,自然而然向上躥升一截,拿到了2386萬美元。
原本一個平淡的暑期檔收尾,卻因為《開戰時刻》的上映不再平淡。
已經很少再發聲的羅杰-艾伯特,也站出來盛贊:克里斯托弗-諾蘭完全忠實弗蘭克-米勒于1986年創作的《黑暗騎士歸來》那種粗糲大膽、黑暗寫實的風格,以嫻熟的導演技藝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影片將超級英雄電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濃郁的暗黑寫實風格散發著強大的魅力。
但這只是諾蘭《蝙蝠俠》的開端,沒有人知道,諾蘭正在謀劃一部更加黑暗寫實的電影。
北美開畫首周,《開戰時刻》大獲成功,斬獲票房5887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