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長遠規劃的系列電影來說,這其實與謀殺沒多大區別。
克里斯托弗-諾蘭暫時不會進入《黑暗騎士》工作室,他正在與沙海娛樂合作拍攝制作《致命魔術》,要等這部魔術娛樂電影結束之后,才會轉入《黑暗騎士》的籌備。
不過,有一些工作,制片組和艾瑪-托馬斯已經走在了前面。
比如影片的外景戲基本都會放在芝加哥拍攝,比如制片組開始尋找適合小丑的演員。
在演員方面,羅南決定順其自然,一切都交給了諾蘭的團隊負責。
羅南更多的經歷還是放在了《開戰時刻》身上,畢竟相對論娛樂占據了大部分投資。
為此,羅南專門接受了《娛樂周刊》的采訪,并且在采訪中盛贊了克里斯托弗-諾蘭。
“那是兩年多前吧,我認識諾蘭導演不久,我們在討論電影風格的問題,期間說到了黑暗風格電影,諾蘭導演表達了對于蝙蝠俠的興趣。”
從羅南嘴里說出來的話,自然是經過了專業加工,更有利于影片的宣傳推廣:“后來,諾蘭導演跟我說了他關于蝙蝠俠的創意,我決定說服華納兄弟和DC漫畫重啟《蝙蝠俠》系列電影。”
他話的重點圈子諾蘭身上,因為相對論娛樂也需要一個明星導演,造星總要一個過程:“諾蘭導演下定決心接手蝙蝠俠,說實話這是一個巨大挑戰,因為這是一個爛攤子,就像是一座被建起很高很高卻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爛尾樓。”
“對于爛尾樓的處理無非是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補,這樣不用傷及原有的根基,而且還能省下一大筆錢,但這樣處理的后果是你并不清楚原來的根基的質量如何,是否還繼續能夠支撐這座大廈;第二種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拆了重建,這樣整個建筑從基礎到風格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脈絡執行,但其成本太高,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
“諾蘭導演接手蝙蝠俠后,采用了第二種處理方式,他要完全顛覆原來蝙蝠俠所擁有的形象,所以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成功了,蝙蝠俠復活了……”
在需要的時候,羅南不介意親自上陣,變為某個導演或者明星的吹捧粉。
況且,蝙蝠俠系列電影真的復活了。
克里斯托弗-諾蘭名氣大了,對于沙海娛樂投資制作的《致命魔術》只有好處。
盡管已經到了暑期檔的末端,《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票房走勢卻異常穩定,不像幾周前上映的《死神來了3》如同影片開局的過山車那樣,高峰過后一路沖低。
《死神來了3》在北美票房沖過6000萬美元之后,走勢急劇滑落,來到上映的第四個周末,只有540萬美元進賬,院線放映壽命已經過了一多半。
《蝙蝠俠:開戰時刻》次周末票房比首周末下降不到百分之五十,再收3052萬美元,北美票房累計非常順利的突破1億美元。
外界普遍的預計,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落點應該在2億4000萬美元左右。
對于破繭重生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來說,這已經是個叫人非常欣喜的數字了,況且海外也即將上市。
由于華納兄弟全權負責發行,相對論娛樂在發行方面的參與度不大,更多精力還是放在制片與宣傳上面。
宣傳,也是以低投入的軟文推廣為主。
比如之前的《走進哥譚》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