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也出了餐廳,暫時沒有離開劇組,到了片場與馬丁-斯科塞斯聊了起來。
兩人的話題不是拍攝,而是影片未來的沖獎事宜。
“你那邊的關系也要盡早發動。”羅南低聲提醒道:“像喬治、史蒂文和弗蘭克,都可以拜托一下,相信他們也愿意為老朋友出點力。”
馬丁-斯科塞斯說道:“他們已經幫我做了很多。”但他明白獲獎靠的不止是電影,否則早就該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或者最佳影片了:“只能再讓他們幫一次忙了。”
羅南說道:“相對論娛樂這邊,在今年奧斯卡結束之后,就會全力為這部影片做準備,使館影業也在為《無間行者》申請明年戛納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馬丁-斯科塞斯盤算了一下:“明年五月份,絕對沒問題,我一定能按時完成。”
“不管能不能在戛納獲獎。”羅南又說道:“我們都要把《無間行者》的名氣打出來。”
坦白地講,馬丁-斯科塞斯的這部黑幫片很美國,不過在歐洲的反響肯定要好于亞洲。
至于亞洲,尤其東亞和東南亞那邊,港版的《無間道》三部曲在前,羅南也沒指望《無間行者》能獲得多高的評價。
甚至可能罵聲一片,比湯姆-克魯斯臺詞中的“F”還要多。
一個充滿浪漫詩意又帶著憂郁氣質的男主角,被湯姆-克魯斯塑造成滿嘴臟話,動不動就草來草去的糙漢子,肯定會招致眾多原版觀眾和東亞地區媒體的不滿,乃至批評。
第一印象總是好的,就像初戀一樣。
比如曾經羅南的一些同學,因為演員名氣的關系,先看了《小島驚魂》,后面再看了《第六感》之后,就覺得《第六感》一般般,認為《第六感》中的反轉,都是《小島驚魂》玩爛了的。
而事實恰恰相反。
先入為主的觀念在人群中屬于普遍現象。
以馬丁-斯科塞斯的成就、名氣和地位,學院和奧斯卡不可能無視,只是《飛行家》的吃相太難看了。
回歸成名和擅長的黑幫片,或許學院會給馬丁-斯科塞斯應得的認可。
因為這不是憑借一部影片得獎,而是像茱莉亞-羅伯茨那樣,憑借多年的積累拿到那座小金人。
相對論娛樂要提前做好工作,馬丁-斯科塞斯那邊同樣也不例外。
從業幾十年,馬丁有太多的老伙計了。
或許這些人覺得投票給《飛行家》有心理障礙,但給老馬丁最擅長的黑幫電影,就會好多了。
八十年代四大導演里面,喬治-盧卡斯早早退出導演工會,不再是學院會員,不可能獲獎。
斯皮爾伯格和弗朗西斯-科波拉早已拿獎拿到手軟。
也就剩下馬丁-斯科塞斯了。
而且從年齡結構和好萊塢的發展上來講,類似于斯皮爾伯格這群六十歲左右的白人群體,也在逐漸取代更老的一代,漸漸成為學院的核心階層。
不過,電影學院的新老交替不是一般難,因為學院會員是終身制,只要不死,就是成員。
所以說,很多不招學院待見的演員只能慢慢熬,把歧視他們的那群老頭子熬死了,在奧斯卡上的處境也就會有所改變。
但羅南從來沒指望奧斯卡會變成開放性的風格,因為老的熬死了,原本風格稍微激進點的中間一代當家作主時,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