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影片口碑不算多好,也算吧多差,IMDB觀眾平均7.5分的打分,在頒獎季文藝片里算是一般的口碑,但其水準也遠在及格線以上。
《朱諾》點映第二個周末,在北美再取143萬美元,單館平均票房35686美元。
點映十天,影片北美票房累計已經高達216萬美元。
最為重要的是,《朱諾》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討論度,關于墮胎的問題,再次擺在了全美所有媒體和觀眾面前。
未婚先孕,旁人的目光,年少的媽媽,這些看上去無法被主流文化所理解并接受的關于青春里最殘酷的傷痛,被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用一種青春電影獨有的手法細心的描述著,仿佛最后的這張油畫,漸漸變成絢爛。
最敏感的話題,最激烈的辯論,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關注和熱度。
這些放在使館影業和相對論娛樂手中,變成的是一張又一張綠色的鈔票。
沒什么東西比鈔票更討電影公司喜歡了。
使館影業事后的調查數據顯示,《朱諾》的觀眾群體當中,二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占據了絕對多數,占比超過百分之六十,二十歲以下的觀眾比例較低,青少年群體對這部影片興趣缺缺。
這也很正常。
大概在美國的青少年眼里,類似朱諾身上發生的這些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沒那么殘酷,就比嗑藥嗑多了脫光后跳入噴泉糟一點。
《朱諾》投資雖然不算很高,但連制作帶宣發在內,總成本也超過了1000萬美元,如今熱度漸漸起來,使館影業自然要進一步擴大放映規模。
到了十月份的第二個周末,《朱諾》的北美放映規模終于擴充到了1000家影院以上,由于影片天生題材較為小眾的關系,擴大放映之后的上座率開始出現劇烈震蕩。
這個周末,影片的單館票房從3萬5000多美元,驟降到了1萬美元出頭。
題材和投資方面的天生劣勢盡顯無疑。
好在保持一定熱度的爭論,始終能為《朱諾》帶來不少觀眾,這周末之后,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計達到了2215萬美元。
單靠北美票房一項,就足以讓相對論娛樂收回所有投資。
當然,在維持一定熱度上映的同時。《朱諾》也有諸多批評的聲音。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批判《朱諾》不夠嚴肅,將這一異常嚴重的題材童話化了,真實的懷孕哪里有這么輕松寫意,尤其少女的未婚先孕。
羅杰-艾伯特就在專欄里面稱:《朱諾》是好萊塢編制的又一個美麗的謊言。
這么說也沒有錯,因為好萊塢一直以來最為擅長的就是將各種謊言裝扮的漂漂亮亮。
如果現實生活當中,按照好萊塢電影中的內容作為指導準則,別說碰的頭破血流了,連小命都難以保住。
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好萊塢電影中的水。
在好萊塢電影里面,不管正派反派,只要遇上了水,一切物理定律都消弭于無形,水就像一個太極大師,擁有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本事,保護著脆弱的血肉之軀承受著各種毀滅性的摧殘。
但現實卻極其殘酷,水看起來柔軟溫和又無害,但小看水的威力會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跳水絕對不是鬧著玩的,或許有好奇者嘗試過,在游泳池里胸口朝下來個跳水,強大的沖擊力絕對讓人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