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DVD和新媒體渠道方面,砍價砍的太狠了。
周邊衍生品渠道,編劇工會沒有想過,這方面也得不到勞工協會的支持,但就編劇能夠參與的版權收入來說,目前最高的就是DVD和以奈飛為首的互聯網新媒體的收入了。
編劇工會要求百分之十五的總收益分成。
新媒體和DVD方面,羅南分別砍到了百分之零點五和百分之一點五不說,還不是總收益分成。
前者是發行方收益分成,后者是制片方收益分成。
版權收入總體上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別是渠道、發行方和制片方,刨除掉兩方面單單計算一方面的收入,會降低多少?
“恕我直言。”比爾-多明戈說道:“這樣的條件,編劇工會無法接受。”
羅南攤攤手:“那我們就沒有私下談判的必要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相對論娛樂干嘛要冒著得罪制片人聯盟的風險,獨自與編劇工會談判?
比爾-多明戈還是在盡力爭取:“安德森先生,你最早也做過編劇,了解這一行的艱辛,有多少編劇付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這公平嗎?”
確切點來說,編劇在好萊塢的待遇很不公平,羅南知道這一點,卻不可能站在編劇的立場,即便他以前做過編劇:“抱歉,比爾,我是個制片人,還要為相對論娛樂上千名員工負責。”
制片人聯盟與各大工會之間的分歧,無關公平,無關正義。
雙方的這次會面,最終沒有達成任何一致,分歧不是一般大。
十月底,制片人聯盟的分化瓦解策略發揮了作用,先后與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達成新的協議,隨著這兩家工會與制片人聯盟簽訂新的大框架協議,好萊塢工會聯盟不復存在,絕大部分工會偃旗息鼓,真正還在與制片人聯盟對抗的大工會組織,也只剩余了編劇工會一家。
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以及各自的成員們,仍然口頭上喊著支持編劇工會,但這種口頭上的支持,能發揮的作用基本上等同于零。
在制片人聯盟做出適當的一些妥協之后,這兩家工會如同二十年前一樣,再次拋棄了編劇工會。
而編劇工會提出的新協議,制片人聯盟無法接受。
簡單點來說,這份全新的協議涉及雇用、解雇、對待、補償編劇以及如何為編劇署名等一系列問題。
其中涉及財務的條款是雙方談判的焦點之一,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規定電影和電視制片人必須向編劇支付高于特定最低工資標準的薪酬;另一方面是規定電視節目或電影版權所賺取的全渠道收入,編劇必須增加分賬比例。
編劇工會方面理由也足夠充分,娛樂行業現在是最賺錢的時候,最近一個財年,好萊塢包括相對論娛樂夢工廠在內的八家主宰電影和電視市場的娛樂媒體公司,營業利潤高達近560億美元,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編劇工會的編劇都在這八家公司工作。
而這八家公司過去十年的總利潤翻了一番,而且還在持續增長,編劇工會認為娛樂業繁榮靠的是工會成員創作的內容,這些內容推動了娛樂媒體公司的全球增長以及在線視頻發行的迅速崛起,控制內容的公司多次從中獲利,編劇理應從這種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