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然自帶夜晚隱身效果,但黑人也有黑人的好,喬治-盧卡斯明顯樂在其中。
羅南壓低聲音,說道:“神秘的東方,有些保養措施很不錯,要不要我找人給你介紹幾個大師?”
喬治-盧卡斯好奇問道:“你對這些還有研究?”
話題完全偏掉了,羅南也不在意,其實這種話題,只會讓彼此間距離更近,他一副大師的模樣:“我涉獵范圍很廣的。”
斯皮爾伯格也來了興趣:“真的好用嗎?不會有副作用吧。”
羅南微微聳肩:“具體也要看個人情況。”
喬治-盧卡斯及時把偏轉的話題拉了回來,說道:“好萊塢不是都在盛傳,羅南-安德森只對電影感興趣嗎?”
“不是電影。”羅南提議強調了一句:“是能賺錢的電影。”
三個人都笑了起來,其實這方面他們的觀點完全一致。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像商人,更多過導演。
笑聲過后,喬治-盧卡斯又說道,“正是商業運作才讓電影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娛樂方式,也是商業才讓好萊塢電影征服了全世界。”
“我非常贊同這一點。”斯皮爾伯格附和。
羅南也說道:“如果電影沒有商業化,也不會像現在這種流傳廣泛,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大型產業。”
斯皮爾伯格說道:“可惜,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樣,一年投資那么多大制作項目。”
羅南攤攤手:“沒辦法,相對論娛樂規模太大,不搞大制作,我會被龐大的壓力壓垮。”
“電影的投資每增加一美元,”喬治-盧卡斯似乎聯想到了自身:“投資人和制作人的壓力就會增加十分。”
“我們不是一直都在壓力下生存嗎?”
羅南倒是顯得比較輕松:“影片上映前,我們要擔心影片能不能按時完成;影片上映時,我們要擔心票房能不能大賣;影片下檔后,還要擔心周邊產品會不會無人問津。”
這個圈子中,投資者的壓力并不比一線演員、導演和制作人小。
“這樣的壓力我承擔了四十年。”喬治-盧卡斯老了,也開始緬懷過去:“1969年的時候,我與弗朗西斯-科波拉聯合創立了西洋鏡電影公司,在他的指導下,我完成了電影處.女作《五百年后》,從那時起身邊就被壓力環繞……”
他搖了搖頭,“從獨立導演時代與大制片廠對抗,到后來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合作,我始終感覺有種東西壓在肩頭。”
“或許年齡大了,”喬治·盧卡斯似乎有點自嘲:“承擔不了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