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二郎把大嫂柳氏做的事,和他爹講了一遍。
“官宦人家,哪有給人吃豆餅的”
吳老太爺悔不當初,當初就不該給他的大郎聘個窮秀才的閨女。
寧愿多花銀錢,娶個官宦人家的庶女,也比那小門子出來的強。
那個時候,他把此事交給吳老太辦的,大房媳婦也是她尋摸的,把那秀才的女兒夸的比啥都好。
他不好說什么,就訂下了,誰知曉,那窮秀才不會教女兒。
占著大房長媳的名頭,丟人現眼的事,沒少做。
這又想的餿主意,給人吃豆餅。
“這事若是傳出去,咱家的女孩,還怎么說親事啊。
讓汴梁伯府那邊曉得了,這元娘可咋抬起頭。”
薛娘子說的是心里話,她沒有孩子,等吳老太爺走了,她還要靠二房給她養老送終,自是和二房一條心。
“蠢婦此事都怪你娘,你娘讓她管的這個家,看把家管的什么樣子。”
吳老太爺氣的臉色漲紅。
氣大兒媳,又氣吳老太。
那吳老太就愛往府里買丫頭,丫頭多了,吃的米能不多嗎
這個柳氏,不說把府里用不著的丫頭婆子給賣掉,還想出個讓人吃豆餅的主意。
這難不成是成心想敗壞他吳家的名聲
不拿下人當人看,當牲口。
汴梁伯府,這樣的人家,娶媳婦之前,不單是相看那么簡單。
還要派人查你家的名聲。
名聲里要是沾了刻薄二字,那真是難了。
好在這遠在青州,離汴梁遠,那伯府的人也到不了這。
可若傳出去,讓外面的人知曉,傳到了汴梁
他們家的元姐本就是高攀伯府,能攤上這樣的婚事,多虧了她外祖父那邊的關系。
吳老太爺雖不喜馮氏,但這關乎親孫女的親事。
薛小娘來到了大房,吳老太爺是公爹,不好去兒媳婦的屋里。
吳老太又是個糊涂的,這事只能讓薛小娘去說,畢竟算半個長輩。
薛小娘平時沒有來過這大房,和這柳氏見面甚少。
到了屋里,見這柳氏穿了身麻布做的衣裳,人都傻了。
她一個妾還穿著綢子衣裳哪,這柳氏把自己弄的苦巴巴的,是對府里的人有什么不滿嗎
“薛小娘來了。”
柳氏正和季姐兒坐在炕上用飯,她把自己碗里的米飯撥給了季姐兒一半,抬頭間,就見門口站著吳老太爺的妾。
她怎么來她這大房了
讓巧姑給她搬了凳來坐。
“季姐兒,多吃些。”
柳氏往女兒碗里夾著菜,把薛小娘冷落在了一旁。
薛小娘也不惱,主動搭了話,
“大娘子,怎么穿起麻衣來了
可是沒有好料子了,若是不嫌,我那還有兩匹細布。”
“我身上這麻衣,是我用自己的銀錢買的。
小娘的細布若是穿不完,就賞給下面的丫頭吧。”
柳氏瞧不起給人當妾的人,一個妾,還跑到她這大房來施舍給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