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媽媽一邊說,一邊啃,這羊肉是真香。
桂姐兒眼巴巴的看著,只好去吃糟魚。
梁堇吃的渾身發熱,不舍得吃太快,而是一口一口的啃著骨頭上的厚肉。
這羊肉一點都沒有腥臊味,只有淡淡的膻味。
她以前從沒有想過,羊肉能這么好吃。
這一刻,她也不覺得日子艱難了。
這到了寒天,她日日卯時起,冒著寒氣去灶房做活。
洗菜的井水,是那樣的涼,手插進去,刺骨的疼。
煤油燈上的燈花燃的很長,在暈黃的火光下,兩碗上好的大肉,就這樣被仨人吃凈。
過了冬月,便是臘月了。
剛到月初,吳家二房就開始準備臘八粥了。
梁堇和紅果兩個小丫頭,沒少被使喚出去買東西。
赤豆,五色米,桂圓,棗,蓮子,松子
每年吳家的臘八粥,都是種類多,咸的,甜的,十幾種。
還要加什么火腿,肉咸豉,雞茸,筍丁,蟹子
雞茸是用竹鼠做的,鮮美異常。
去年吳二郎在涿州任上的時候,他們家做的臘八粥,在涿州官眷中是能得頭彩的。
今年比不上往年了,青州城內蕭條,二房只做了五種臘八粥。
一種是與陪房,丫頭們吃的,粘稠的豆子粥,配的桂圓,蓮子,紅棗,還有多多的糖霜。
另外四種,用料稍講究些,也不過是些松子,杏仁,雞茸,咸鴨子黃。
這個雞茸是胡娘子拿雞碎來充數的。
像火腿,肉咸豉都沒放。
肉咸豉是羊肉丁,要提前一個多月開始腌制,因著大房管家的事,也忘了做。
這些臘八粥,若是只馮氏她們用,不必這么折騰。
不知是誰興起的規矩,官眷在臘八前后,都會互送自家的臘八粥。
昨個張通判家的娘子鄭氏,已經讓人送來了。
梁堇也跟著開了眼,那是兩個紅漆描彩的食盒,盛放臘八粥的罐子是細瓷的,上面描著玉蘭花,很是雅致清麗。
鄭氏的臘八粥,送來兩個味,甜的是香干,里面有梨子干,杏片,黑豆,其他的都與吳家二房的差不多的。
咸的是鵝肉脯,配的還有羊肚絲。
余下小食,有個七八碟兒。
官眷們互送臘八粥,送的可不僅僅是粥。
像鄭氏,隨著臘八粥一起
送來的,還有一匹紗,兩柄細絹小扇,柄把用的是棕竹。
兩方老金點翠汗巾兒,兩方銷金手帕,一盒大名府的頭花,另三盒禮。
這次鄭氏來送禮的人,直言說是送與吳家二房娘子馮氏的。
吳老太和柳氏不敢把這些禮強行留下,只能看著她們把禮送去二房。
如鄭氏一般的是少數,一些官眷都不曉得吳同知府上管家的是大房寡嫂。
就像王縣丞的娘子孫氏,讓人送來禮,沒說與哪房送的。
柳氏和吳老太把禮霸了去。
大房那邊的巧姑背地里尋到了丫頭海棠,與了她朵頭花,
“你去二房那兒,尋那灶房里的丫頭打聽一番,看她們二房備的都是什么臘八粥。
哪些臘八粥是送與官眷的,還有,那二房馮氏是如何與那些人回禮的。
你把我交代給你的差事辦好,我去娘子跟前和你表功,有你的好處拿。”
“姐姐放心,二房的二姐兒,與我甚熟,她就在灶房做幫工,我找她打聽,定能給姐姐打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