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里,她忍不住就會撓瘙癢的手面。
北宋是有凍瘡膏的,外面李家藥鋪,使上三個銅板,就能買一小包凍瘡膏,不過他們不叫凍瘡膏,叫什么二冬膏。
還有治凍傷的藥粉,只是藥粉不如凍膏好用,涂在手面上留不住。
灶房里的婆子還給她說了一個偏方,說是撿那老姜,用來擦手,擦上幾日,手就不癢了。
正好灶上就有做菜使的老姜,胡娘子與了她兩塊,讓她拿去擦手。
“雁姐兒,你怎只撿好活干”
紅果見那雁姐兒又湊到那去燒火了,忍不住說了出來。
這大冬天,誰都曉得燒火是好活,在冷水里下手洗菜是苦活。
可苦活也要有人干才行。
誰不嫌冬日水冰,水冰也照樣做活。
這個雁姐兒,已經三日都在那燒火了。
大家都是家生子,都是幫工,憑啥她凈撿些好活來干。
胡娘子在灶兒上,忙的腳不沾地,也沒留心這些小事。
“我見沒人在這燒火,才過來添柴的。”
雁姐兒被紅果當著灶房這么多人的面說,臉有些紅,不肯承認自己只撿好活干。
“雁姐兒,你去洗菜,把蒸布也都給涮洗干凈。”
灶房里的活,胡娘子很少指派。
在灶房做活,就要夏能耐暑,冬能吃寒。
雁姐兒光撿好活干,胡娘子本來就不待見她,這下更不待見了。
連著幾日,都讓她自個干那些子苦活。
那日吳相公被吳老太叫過去,指著鼻子罵了一頓。
說馮氏買糧,不告訴她了。
柳氏也在場,連句話都沒說。
馮氏買糧,她是知曉的,巧姑當時也勸她買,可她沒有放在心上。
這事都怨她,可她不敢讓吳老太幾人知曉,任由吳老太指責妯娌馮氏。
馮氏落了埋怨,別說借她們銀錢使,就連米也不愿借一碗。
她們二房的人吃不完,她寧愿送出去給外人吃,也不給大房還有吳老太她們吃。
柳氏連吳老太壓箱底的銀錢都拿去使了。
“張媽媽在家嗎問你借碗米。”
當初牙婆來府里賣丫頭,吳老太為了膈應馮氏,也為了有人給吳二郎生兒子,就塞給了二房兩個養娘。
馮氏也沒有讓人在二房院里給她們收拾間屋住,只把倆人打發進了下人院。
下人院里的人,都喊她們張養娘,曹養娘。
按理說,這新買的人,府里的主子該給起個新名。
可馮氏沒有起,倆人進來有一段時日了,連吳相公的面都沒見上。
她們只能撿自己的本家姓來用。
曹養娘身上穿著用兩個銅板從二房婆子手里買來的舊襖子,舊棉褲,還是黑麻布做的。
她頭上攢著朵泛黃的頭花,頭發盤成了南邊的樣式。
肥胖的襖子,遮住了她的身段,原本八分的好顏色,如今只剩下四分了。
還記得跟著牙婆剛來的時候,胳膊里挎著個藍布包袱,穿著個小襖,腰身掐的很細。
吳老太隨把人塞給了二房,但身契還在自己手里攢著。
馮氏見不到身契,自然不管她們的吃喝。
所以這倆人一直都在大廚房跟著蔡婆子等人吃下人飯。
她們搶不過那些婆子,只能把自己帶進府里的衣裳給當了,當些銀錢,買著吃。
可銀錢總也有用完的時候,這不,端著個空碗,借米來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