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深深嘆了口氣,一雙渾濁的牛眼里似乎有淚水流過,鈴蘭看不明白,只等著她的話。
“大山,阿青,你們帶著小萍回屋去。”老太太說,“你們不要聽。”
大山一副不贊同的模樣,但看一眼老太太嚴厲的牛眼,最終什么話也不敢說,拉著老婆孩子回屋去了。
院子里,只剩下鈴蘭和老太太兩人。
老太太拄著拐杖走了幾步,走臺階上坐下。
鈴蘭剛想走過去,老太太卻用拐杖指著她“不要過來,能聽清就好,靠太近,你會變得像我一樣。”
鈴蘭只好在原地站定。
老太太說“事情有點遠,從哪里說起呢”
她沉吟片刻,似是在回憶,隨后把當年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來。
事情大概發生在三十年前。那時候的苗兒村寧靜祥和,敦親睦鄰。
他們順應四時,春耕夏種,秋收冬藏,自給自足,日子也算美滿。
那時候,張屠戶還是苗兒村的張屠戶,他不過十來歲,是個半大的小子,跟著他的父親一起在村子里養牛宰雞,賺個營生。
后來有一天,不知道從哪兒來了一頭牛,還會說話。
牛說它叫日及牛,吃了草,就會長肉。今天割一斤,明天長回來一斤,如此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張屠戶的父親如獲至寶,按著日及牛說的,拿刀割了它的肉,靜待第二日,那割掉的肉果然長出來了
日及牛挨了一刀,卻完好無損,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礦。
苗兒村的村民本來看天吃飯,一年辛苦到頭,最多也就兩季的豐收。想吃點葷的,還得苦苦挨著,忍著饞。有了日及牛,牛肉變得易得起來,村民的飲食水平高漲。
張屠戶他父親就這樣割啊割,村民們吃啊吃,也沒吃出什么毛病來。日子久了,他們漸漸也就接受了這個古怪的牛,覺得它是上天派來救苦救難的菩薩。
日及牛天天挨刀子讓村民吃肉,自己卻只能吃草。張屠戶他父親見它可憐,便向村民提議說,他們自古有感恩五谷母的傳統,感謝五谷母帶來大地的豐收。吃哪里的,就念著哪里的,做人不能忘本。他們既然能供奉五谷母,也該讓這頭可憐的牛嘗嘗香火,讓人們也感念它的恩德。
村民是記恩的,覺得也就是順手的事情,于是沒有反對。
自此后,村民們就把日及牛當成神明一樣供奉起來。
頭五年,如往常一樣,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
第六年,新年一過,有人去張屠戶家割肉,卻沒看見屠夫,而是看見兩頭牛。
一頭活的,一頭死的。
活著的那頭是日及牛,死的那頭正躺在血泊里,半截的腸子被日及牛嚼進嘴巴里。
那往日只吃草不吃肉的日及牛此時竟吃起牛來
村民正驚駭著,張屠戶從屋里沖出來,目眥欲裂,對著那頭死去的牛喊了一聲爸。
一石激起千層浪,村民們震驚了。
那日及牛豈不是在吃人
村民稀里糊涂,卻也知道事情不簡單。他們不知道怎么處理,只能先把日及牛關進牛棚里,先回去商量再決定怎么辦。
只是村民很快也管不了張屠戶家這官司里,因為他們每人身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牛化。
有的是牛角,有的是牛蹄,有的是牛尾巴,不一而足。
所有人都意識到日及牛邪性得很,萬萬不能留下來。
他們想著把日及牛燒死,還苗兒村一個太平,只是等他們意識到事情不對,日及牛早就不知所蹤。
村民知道,日子是不能指望日及牛過下去了,這一次沒有丟了命都算好的,只能繼續往地里扒食吃。
然而他們頭幾年被日及牛慣壞了性子,疏于侍弄田地,導致草盛苗稀,那么多地沒長出幾個谷穗來。
他們想著,明年就好了,明年多種點,家家戶戶還有些余量,還能撐過去。
只是沒想到,第二年豐收的糧食和往年比起來,減產至少一半。
第三年,種出來的糧食更少了。
村民存糧也不多,有些人家沒有糧食,日子快過不下去了,有些人就想起了日及牛。
于是有村民便上了香,許了愿,希望日及牛能重新回來。這樣他們就不愁沒有飯吃了。
第二天,日及牛真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