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誰適合來主持對內務府的改革”康熙直接問道。
他也很好奇老八是會毛遂自薦,或舉薦老九和老十,還是會舉薦旁人。
八貝勒眉頭舒展,改革內務府這樣勞心又費力的事兒,給他個親王之位他都不想干,鐵帽子親王都不成。
上三旗包衣,聽起來好像地位不高,但在如今可不是這樣,包衣家族在內務府都深耕多少年了,在后宮和前朝都有人,要動內務府,動幾大包衣家族的利益,這其中的阻力可大著呢。
四嫂當年有四哥的鼎力支持,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他死的時候是雍正四年,那時內務府已經改革的差不多了,但仍有反撲。
這改革做成了最大的受益人是皇帝,現任皇帝以及未來皇帝,跟他這么個貝勒有什么關系,他犯不上費盡心力去做此事,何況皇阿瑪也并不信任他。
“兒臣以為四哥公正嚴明,最適合做此事。”
四哥也算是為未來的自己費心盡力。
而且論公正嚴明,在皇阿瑪的諸子之中,的確要首推四哥。
“還有呢”
康熙對這個人選并不滿意,他對老四的安排在朝堂在六部,改革內務府所耗時間太久了,他和老四都等不起。
八貝勒沉吟,四哥不行,四嫂就更不行了,皇阿瑪不會用兒媳婦來當內務府總管。
“十三弟精明強干,也合適。”
康熙不愿老四陷進內務府,自然也不會讓十三陷進來,這兩個兒子都是他看好的預備儲君,至于到底是誰,還要再歷練歷練,再看看。
老八倒是會選人。
皇阿瑪不說話,八貝勒就明白了,四哥不行,十三也不行,那余下兄弟不說值不值得費這樣的心力,關鍵是他不覺得其他人能做成此事,改革須得有大毅力。
康熙也在琢磨,的確是沒有完全合適的人選,此事不能交給朝臣,朝臣壓不住反對之聲,做不成此事。
宗室之中也挑不出能做此事之人,至于皇子,他其實明白老八為什么舉薦老四和十三,實在是無人可選。
直郡王不合適,身份不合適,拋去身份和種種顧慮,直郡王本身做事情也不夠細致,適合大開大合,不適合這樣細針密縷之事,更何況他已經不打算用直郡王了。
老三從前沒發現老三這么多毛病,這幾個月確實暴露了許多,老三的膽子做不成此事。
老五,性子憊懶,做不了。
老七,性子悶,不善與人交流,也做不了。
老九和老十是一樣的,讓這兩個兒子主持改革和讓老八主持沒什么區別。
十二,反應總比別人慢一步,做不了。
十四就更不成了,既像直郡王那樣做事情不細致,還沒有直郡王處事的經驗。
能做成這件事情的除了老四和十三,便只有老八了。
康熙看著桌子上他在老八講述時寫下的摘要,根本壓不住心動,改是肯定要改的,不能不改,不能不像老八說的那樣改。
但也不能讓老八來改。
“你先退下吧,朕再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