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年皇上接嫡姐入宮時一樣,她也不曾反對。
“娘娘若還記恨當年”
“本宮如果記恨當年,你就不會好好站在這里為郭絡羅家求情了,郭貴人。”
當年她初入宮門,便得盛寵,沒幾個月便被封為宜嬪,本以為阿瑪會以她為榮,可阿瑪卻在盛京接駕時,把守寡在家的嫡姐獻給了萬歲爺。
嫡姐的容貌并不在她之下,雖比她晚幾個月入宮,可卻比她更早懷孕,只是第一胎生下的是個女兒,而她則生下了五阿哥,第二胎也生在她前面,都是阿哥,她的九阿哥順利長大,嫡姐生的阿哥一歲便夭折了。
所以當年幾乎平分恩寵的兩個人,慢慢拉開差距,她成了宜妃,嫡姐卻始終在貴人的位份上。
這宮中的姐妹不止她們二人,但比起孝昭皇后和溫禧貴妃,她和嫡姐實在算不上有多親密,只是同出一家,又同住一宮,在嫡姐失寵之后,她不會讓嫡姐被旁人欺辱了去,但也僅此而已了。
“娘娘既然不跟奴才計較,那為何不替家族想想,家族是我們在宮中安身立命的本錢。”
宜妃揚了揚下巴,她在宮中安身立命靠的可不是家族。
“本宮倚靠的是皇上,仰慕和信賴的也是皇上,在本宮心里,皇上遠重于家族。”
嫡姐連這一點都想不明白,也難怪當年會失寵于皇上。
郭貴人沒有帶護甲,她自己的指甲幾乎要把手心戳破了。
若不是已經失寵,若不是位分低,她何須來求宜妃,她大可以自己去御前求情。
無論是當年失寵,還是位分僅止于貴人,不都和宜妃有關。
如果不是宜妃生下的九阿哥克了她的阿哥,她的胤就不會早夭,如果胤沒有早夭,她也不會沉溺于喪子之痛而失寵于皇上。
如果沒有宜妃,皇上不會刻意壓她的位分,宜妃入宮沒幾個月就被封為嬪位,她的寵愛不比宜妃差,當年卻只能是貴人。
“娘娘就不怕阿瑪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嗎。”
“阿瑪忠君愛國,若他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寧,恐怕也是因為氣恨不孝子孫沒能好好報答皇恩吧。”
說完這話,宜妃嘆了口氣,到底還是松了口風。
“本宮對家族不是沒有感情,如果兄長和幾個弟弟有性命之虞,本宮定會求萬歲爺饒他們一命,五阿哥和九阿哥也不會坐視不理,姐姐就放心吧。”
宜妃倒不覺得郭絡羅家需要他和兩位阿哥去求情,雖然這次鬧的動靜很大,但又不是只有郭絡羅家出了事兒,而且源頭還是御膳房,萬歲爺就算是要殺人那也是先殺馬家和烏雅家的人,還輪不到郭絡羅家著急。
她是可以順水推舟的應下,讓郭貴人和郭洛羅家承情,可這又有什么用處。
郭貴人已經在宮中沉寂十多年了,她也無心表演什么姐妹情深。
至于郭絡羅家,郭絡羅家從前不親近兩個阿哥,她希望以后郭絡羅家依舊和兩個阿哥不親近,這樣郭絡羅家再怎么上躥下跳,都不會被皇上和外人以為是兩個阿哥授意的。
若不是不想讓皇上覺得她冷漠無情,不想讓皇上以為她對當年之事耿耿于懷,在額娘去世后,她就不該再容忍郭絡羅家和郭貴人了。
郭貴人眼睛里含著的熱淚終于落下,她比庶妹更清楚郭絡羅家犯下的罪過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