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事兒八哥沒吃一點虧,啟祥宮的良妃娘娘也沒吃一點虧,相反還在后宮前朝立了一次威,日后恐怕不會再有人去著良妃娘娘。
雖然這事兒到最后他也沒討到好,三哥吃了回狠虧不假,可他自個兒不也吃了虧。
但面對八哥的時候,他還是免不了有些心虛,生怕八哥已經查到了、猜到了。
這個可能性可一點都不小,二哥和梁九功當年那是多隱蔽的事兒,不也照樣被八哥查到了。
心虛氣短的十四爺,雖然還是免不了要和八哥見面,但一起共事的時間是越少越好,久了,他也擔心八哥會從他的表情中看出端倪,驗證猜測。
長幼有序,因為和二哥一道輪值的緣故,御駕出發的頭一日,八爺不得不隨侍在皇阿瑪的車架旁,且是和二哥一起,所騎乘的兩輛馬匹之間前后只差了半個馬身子,左右也只隔了兩三尺而已。
兩個人皆不出聲,從前謙和有禮的八爺,如今在人前越來越有沉默如金的架勢了,而如今越發謙和的二爺,也不是在誰面前都能謙和起來的,在老八跟前就不行,也沒必要。
皇阿瑪知道他和老八之間的仇怨有多深,別說他放不下,就算是他放下或是假裝放下,恐怕都只會讓皇阿瑪猜忌更甚。
二爺手持韁繩,保持著和皇阿瑪車架差不多的速度,假裝身邊壓根沒老八這個人,直到被皇阿瑪叫進車內去陪膳,和老八面對面坐著。
康熙坐在上首,左邊是保成,右邊是老八,對面則是大學士馬齊。
康熙招呼完兩個兒子坐下,繼續跟馬齊說道“常服補藥對身體有益無害,你也學過醫理,應當知曉藥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朕從不服藥,養生之道,唯起居有常,飲食有節。”
康熙暗暗把那句藥性宜于肺者不宜于腎隱去,咽回肚子里。
自知曉老八的病癥之后,他對腎這個字便異常敏感,老八在身側,他盡可能不提這個字,也不提子嗣。
在座的都學過醫理,又都是心細如發之人,皇上說的話每一個字都會被人細細琢磨,這三個人都發現了皇上說話是不太明顯的停頓,以及那句講解藥性被隱去的后半句。
二爺面色不改,皇阿瑪對老八倒是上心,上心到了連說話都怕傷到老八的程度。
不過腎虛,老八這病癥還真是別具一格。
皇阿瑪說話再怎么小心也無用,試問整個八旗還有誰沒聽說過老八不能生的傳言,只要八王府一日沒有嬰兒出生,這傳言就不會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老八身體有疾,不能生養,甚至壓根就是個天閹之人。
世人就算是迫于老八的勢力和手段不敢當著老八的面說什么,但老八這樣會看人臉色的聰明人,難道還不能從面部表情上解讀出些內容嗎。
老八今年越來越深居簡出,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吧。
老八先前在內務府時,便只當差半日,到了午膳時間就回府,被皇阿瑪安排到戶部后就更變本加厲了,在衙門里連半日待不夠,也就是每日過去點點卯,大部分皇子能做的差事都被老三攬了去。
八爺夾了塊腌黃瓜嘗了嘗,味道還不錯,他王府里的暖房已經收拾出來了,黃瓜也已經種上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等從塞外回來,就能吃上水靈靈的黃瓜了。
“臣回去就把補藥停了,日后跟著萬歲爺學養生。”馬齊笑著開口道。
萬歲爺可真是個慈父,對八爺是這樣,對二爺就更是如此了。
眼下大多數人都以為太子之位是在三爺和四爺之中抉出,先前是三爺更占優勢,如今則是四爺更得圣心。
但他作為萬歲爺的近臣,卻越來越覺得萬歲爺屬意的人不是四爺,也不是三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