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等他之后打下一塊大大的地盤,到時候就不是他主動伸手向朝廷要支持了,而是朝廷上趕著他,往他手里送銀子送人手送武器,那時再看他和四哥。
康熙沒再見旁人,在壽康宮里等了足有兩刻鐘,才等來一身明黃色龍袍的老八。
這顏色實在是有幾分扎眼。
“兒子參見皇阿瑪,恭請皇阿瑪圣安”八爺行禮,腰是彎下去了,腿卻沒有。
他不安。
任何一個皇帝被架空成太上皇都會不安。
更讓他不安的是老八上位后只顧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顧將來,他實在害怕江山會葬送在老八手中。
“朕沒想過會是你,所以從未教過你為君之道,做君王和做王爺是不一樣的,朕曾經夸過你是賢王,但你要想做個好君王,就把你從前那套全都扔掉。”
沒有這么收攏人心的,沒有這么坐江山的。
八爺“”
他早就已經做好了被斥責辱罵的準備,整個壽康宮都是他的人,無論皇阿瑪罵的有多難聽,都不會有一個字兒傳出去。
“兒子知道,皇阿瑪從前倚重的人是太子,三哥和十三是您為太子預備的未來賢王,也是您預備的后手,再有就是四哥,他們四人才是皇阿瑪您考慮過的未來皇帝。”
當然皇阿瑪心目中的賢王和他這種賢王自是不一樣的。
八爺笑了笑,道“兒子那套收攏人心的法子,您自是瞧不上的。”
他在劇情中看到過皇阿瑪對他的評價,皇阿瑪認為,他因為出身不好,所以內心自卑怯懦,沒有皇子該有的威儀,是個軟弱之人,而君王最是不能軟弱。
康熙咬了咬牙,他是看不上老八那套,可皇位都被人奪了去,再說看不上,辱的就不是老八了。
不過,老八倒是把他琢磨透了,他考慮過的未來皇帝人選的確只有那四人。
康熙越發篤定,老八是早有野心,早就在琢磨研究他這個皇阿瑪了,一個月前的兵變,恐怕不是一兩年之功,是數年十數年之功。
是啊,一個自進上書房起就處處爭先的皇子,一個牢牢把兩個出身更好的弟弟攏在身邊的皇子,一個監國能攬下大半差事的皇子,怎么會沒有野心呢。
想想江山社稷,想想祖宗基業,想想兒孫后輩,想想后人評說,康熙努力壓下心中的惡氣和戾氣。
他不能讓老八毀了大清,個人恩怨和社稷江山,孰輕孰重,他心中還是有數的。
康熙秉持著為大局著想的原則,忍辱負重的道“朕得承認,從前是小看了你,但現在木已成舟,你既做了皇帝,就該知道皇帝要怎么做,朕會把從前沒教你的悉數教給你。”
不打不罵,反倒要傳授為君之道。
八爺有些摸不準皇阿瑪的意思,是以退為進,還是想借此插手朝政
“兒子先在此謝過皇阿瑪。”
康熙越看老八心中怒火便越盛,但又不得不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