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他頭一回動心,犯了錯誤。
林雪霞這么多年來很少感謝傅魏的“搭救之恩”,這對她來說,不過是逃離虎口后,又羊入狼窩。
一九八八年的林雪霞二十歲,在未婚的鄉下姑娘中,她算得上“年紀大”的,即便現在提倡晚婚晚育,法定結婚年齡前幾年更改成女性要年滿二十歲,農村卻不管那么多,多得是十七八歲嫁人的,不領證,只在村里擺酒,村里人一大堆不領結婚證的夫妻,法律上稱作事實婚姻。
在鄉下人眼里看來,二十歲還不結婚那得是個老姑娘了。
村里卻很少有人笑話林雪霞,還說她好命,旺夫,兩年前,林家人給十八歲的林雪霞介紹了一門好親事,談婚論嫁的對象是隔壁村的鄭宇康,二十歲,比她大兩歲,在縣城讀高中,在此之前,他已經復讀了三次,這是他第四次參加高考。
在當時的高中,多得是人五六次都沒考上大學的,不甘心,留在學校再考,在檔案上故意改小自己的年紀當時的鄭家說了,要是鄭宇康這一次還考不上大學,就回村里當個小學老師,還讓他娶隔壁村最勤勞漂亮的姑娘林雪霞。
鄭家和林家談婚論嫁的時候,“好事”發生了,鄭宇康八六年夏天奇跡般考上了大學
村子里能有個初中文憑的,都算是厲害了,更別提什么高中大學的。
“雪霞,你要有個大學生丈夫了”
“以后你的孩子都是文化人,不用像咱們一樣天天下地干活”
林雪霞和林家所有人都非常高興,林雪霞見過鄭宇康一面,是個戴眼鏡的瘦高個,模樣端正,不難看,很斯文,她羞澀又喜悅,在她看來,鄭宇康就是她未來的丈夫了。
當時林雪霞十八歲,鄭宇康二十歲,訂了親,沒有辦酒,鄭宇康要求說自己讀完了大學,兩人都到了法定婚齡后,再辦酒結婚。
都是鄉里鄉親的,林雪霞答應了,她覺得鄭宇康這樣的文化人,肯定要求多,也講誠信,說了會娶她,肯定會娶她,兩家的父母都答應了,過了明面了,這還能有反悔的
鄭宇康讀了兩年大學,林雪霞一心等他畢業,八八年粵省工廠招女工,和鄭宇康的大學在一個地方,隔得不遠,又有同村的一個嬸子擔保,林雪霞和公社里的十幾個年輕姑娘,從湘南一路南下進電子廠打工。
她們到電子廠已經是八月底,剛剛忙完了家里的“雙搶”,一個個曬得黑不溜秋,林雪霞從小就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割稻谷,插秧她做得又快又好,鄉親們都夸她“賢惠”、“規矩”、“勤勤懇懇”“誰娶她是誰家有福氣”。
十幾歲的林雪霞很樂意在村里聽見這些話,她覺得這是給家里人掙了面子。
林雪霞父母只得三個女兒,她是家里的老大,還有兩個比她小兩歲的雙胞胎妹妹,生雙胞胎的時候,母親身體傷了身子,再也不能生了,于是乎,她們家就只有三個女兒。
家里沒個男丁兒子,村里人說話刻薄難聽,父母在外面抬不起頭,林雪霞記得自己小時候,她母親是個溫和愛笑的女人,等到妹妹們出生后,她就變得怯懦膽怯,要不是悶頭干活,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跟村里人聊天說話,很安靜,在家里也受盡奶奶和大伯娘的欺負,從不反抗。
只有在聽見村里人夸女兒的時候,她母親才露出一個欣慰的笑容。
大伯娘仗著自己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總是在她媽面前揚武揚威頤指氣使,林雪霞沒讀過什么書,不過小學畢業,盡管不懂什么大道理,手上勤勞干活,內心卻在盼著自己跟妹妹們爭氣,給爹娘爭面子。
一九八八年,她帶著行李包袱,坐上南下的火車,懷著滿心的希望。
她要去未婚夫讀書的城市,嫁個文化人,變成城里人,以后她的孩子都是文化人和城里人;她要進廠打工賺錢,供兩個妹妹讀書考大學。
進了電子廠之后,林雪霞卻發現,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