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著已經很好了。”江吟月說“感情充沛,有起有落,和你讀信時的感覺完全不同。”
“這篇稿子是比較激昂的,所以才聽起來有差別。”黎清歡不肯休息,翻著朗誦相關的書,“我找找有沒有平緩一些的稿件,我再讀給你聽聽。”
“你不出門嗎”江吟月突然問。
黎清歡不解“出門干什么”
“你都練習好多遍了,出門透透氣呀”
“你是想去哪里嗎,我可以陪你。”黎清歡作勢準備合上書。
“不用不用。”江吟月知道她一心投在提高朗誦水平上,說道“我去門口拿東西,你接著練吧。”
她拿上外套跑出去,沒過多久又回來,手里拎著潤嗓的冰糖雪梨,放在黎清歡的桌上。
“誰買的你應該能猜到吧。”江吟月小聲說。
“嗯。”黎清歡笑著拿起小勺子,一口口的吃起來。
吃完后,她接著練稿,讓江吟月聽問題。
“這篇的情緒平了一些,不過我的水平有限,可能聽不出來。”
黎清歡忽然想到楊青青,她平常也會廣播讀信,但專業能力同樣厲害,或許可以找學姐聽一聽,幫忙糾正她的問題。
正想著楊青青,她在隔天發來消息清歡,你今天在學校嗎有空來一趟廣播社嗎
黎清歡怎么了
楊青青投稿越來越少,稿件數量可能會達不到播出時間。
黎清歡換衣服后直接到社團里,副社長和編輯部的人都在,圍著開會的桌子,轉筆的轉筆,看稿的看稿。
“學姐。”她叫了聲。
“清歡你先坐。”楊青青對方文路說“你講講最近的收稿情況。”
“周末兩天公眾號后臺收到八個投稿,有五個是不能用的。往常的稿件大多來自于周末,平時每天最多收兩個,加起來支撐不了半個小時的廣播時間。”
黎清歡問“星期五能讀的不是有二十多封信嗎,怎么會突然降低這么多”
方文路解釋
“這周收到的就不多,最后能有二十多封信的數量,是因為我們把先前審核未通過的信重新拿出來,放低要求后挑了十封出來。”
“給我看看審核未通過的信嗎”
方文路把幾張文稿遞給她,黎清歡快速瀏覽,全是涉及不雅詞匯的話,翻了翻,后面的也都是如此。
楊青青直接點明原因“剛剛開專欄的時候大家圖個新鮮,現在勁頭過去了,他們又發現很多稿子不會通過,所以干脆不投了。”
副社長問“那現在怎么辦,我們自己寫稿子,先應付過去”
“不能做假,沒有意義,也有可能被揭穿。”黎清歡不贊同他的想法。
“我也覺得不能做假,而且做假寫出來的東西會很枯燥。”楊青青說。
副社長聳了聳肩,攤手道“那你們想辦法吧,這當初也是你們想出來的欄目,如果維持不下去只能撤掉再想新的。”
屋子瞬間靜下來,氛圍變得有些凝滯。
黎清歡和楊青青相視一眼,她笑著說“流行的東西本來就是在不斷變化的,很早以前是論壇,再然后是貼吧和校園墻,新的事物會代替舊的事物,我們需要的是創新,讓平臺變得更有趣,而不是讓平臺消失。”
“是需要創新。”楊青青轉了轉指間的筆,“想想大家感興趣的點是什么。”
方文路說“我覺得大家是嫌廣播社太正經。”
他們審核篩掉的那些稿子,如果是投給校園墻,全都會通過,兩者是有區別的。
副社長也道“是啊,很多稿件不給讀,自然就不感興趣咯。”
黎清歡看他一眼,說道“審核要求可以適當放寬,但絕對不能沒有底線。”
“我感覺匿名信沒什么問題,主要是實名人數太少了。”楊青青點點稿件說“拿校園卡來廣播社實名的方法太麻煩了,不如改成線上拍校園卡吧。”
校園卡相當于校園身份證,哪怕是互相借用,也多是朋友室友之間,不會有大問題。
“我覺得可以。”
“我也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