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繼后,便會有新的嫡子,到時候太子的地位,還能穩當嗎
畢竟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就是因為他是嫡子啊
這嫡子一旦多了,便不值錢了,更何況太子還沒有親額娘護持,在面對繼后所出的嫡子時,肯定會落在下風的。
索額圖思前想后,覺得想要太子地位穩固,要么就是別有旁的嫡子出生,要么就得太子自己支棱起來,超然眾人。
繼后能不能生出嫡子之事還是后話,還是得先從太子自身著手。
故而在大朝會上,索額圖當眾上奏,懇親康熙為太子擇名師開蒙。
為太子開蒙是大事,朝中眾臣大多不敢胡亂開口,唯有吏部尚書納蘭明珠出言反對,當庭侃侃而談,抨擊索額圖為一己私欲,妄圖對太子凌節而施,實為揠苗助長,危害太子之舉。
索額圖自是不認,直言太子即為國之儲君,自不能如凡人般教養,該延請名師,因材施教。
明珠和索額圖皆是口才出眾之人,各執一詞分庭抗禮,吵得不可開交。
康熙聽了一會兒,摸著下巴琢磨琢磨,也不說誰對誰錯,只叫他們下去想想清楚再上折子。
然后轉頭便將明珠的兒子納蘭性德召進了宮。
康熙對這位滿人里難得的大才子一直頗為賞識,上個月殿試之時,欽點了他為二甲第七名。
其實若真論學識,今年不過二十出頭的納蘭性德比之那些個至少三四十歲的漢人同科,算不得出眾,要是按照真實的水平,他最多也就能排在二甲最末的位置。
但康熙正愁沒有合適的能融入漢文人圈子里的滿人,納蘭性德此時送上門來,康熙又怎么能不用
所以殿試閱卷之時,康熙便親手將納蘭性德的卷子放在了前十之中,又考慮到若是太過難免遭人口舌,最終給了他第十的位置,便是二甲第七名。
這已經是至今為止滿人最好的成績了,所有人都以為康熙定是會讓納蘭性德進翰林院,走正經兒的仕途,然而誰都沒想到,因為索額圖和明珠的一場辯論,讓康熙突發奇想,叫這位欽點的進士進宮做了個御前侍衛。
納蘭性德也很蒙。
他其實知道自己這二甲第七是有水分的,初時還有些惴惴不安,總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位置,但經過他阿瑪明珠給他詳細的分析了時局之后,便釋懷了。
時也命也,既然皇上覺得他忝居此位有用,那他自是要盡心竭力,不負皇上一番栽培。
納蘭性德做好了一切準備,只等著恩旨下來后進翰林院觀政,可誰知康熙突然將他叫進宮,也沒考較他什么,只是盯著他看了許久,便下旨封他做三等御前侍衛,令他在乾清宮當值。
二甲進士不入翰林,卻封了個屬于武官的侍衛,簡直是前所未有之事。
雖說這三等御前侍衛乃是正五品,比七品的翰林院庶吉士品級更高,但二者的晉升方式卻大不相同。
御前侍衛皆為八旗子弟,能經常出現在康熙面前,算是康熙的“自己人”,將來升遷亦是得走武職的路子。
但翰林院卻是培養內相的地方,走的是純文官的路子,若有出息的,將來或進六部,或入內閣。
雖說大清不太注重文武區分,很多武將出身的大臣也會兼任內閣大學士,但畢竟路數比不得正經翰林出身的,一向不招漢臣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