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世民的口中聽到了這個詞之后,李元嘉心中頓時一凜,但是臉上卻擺出了驚訝的模樣:“二哥您也知道我那邊在做活字的事情?不過那個還真不是我從書上看的,而是有一天我用印章的時候突然想到的……真的,我跟您演示一下!”
似乎是怕皇帝不相信似的,李元嘉告罪一聲,從身上掏出了隨身攜帶的韓王印章,給李世民解釋了起來:“您瞧這個,一個印章上如果只有一個字,我們把每個字都刻一個印章的話,只要把它們按照書上的順序排好,刷上墨汁,用紙一蓋……”
耐心而細致的,李元嘉給二哥解釋著活字印刷的概念。
家里的事情,李元嘉從來沒想過要真正的保密,至少內宅之外的事情不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同一般,尤其是在前兩年太上皇駕崩之前,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坦坦蕩蕩的擺在外人的面前。
不是說要大張旗鼓的告訴別人,而是不怕有心人去探究。
比如說王普他們改進造紙術的事情,再比如說這活字印刷術,還有之前的桌椅、煤爐和曲轅犁等等,但凡有心打聽的人,總能在王府里面打聽到相關的消息。
只不過他們能知道韓王府在做什么,但是具體怎么做沒法搞清楚罷了。
所以皇帝知道自己在搞活字,李元嘉心里真的是一點都不奇怪,甚至還主動的和對方解釋了一番活字印刷的原理——這玩意兒他和很多人都解釋過,比如說弟弟李靈夔,舅舅宇文士及等等。
知道原理是一回事兒,你能把它做出來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宋朝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可是后面幾百年為什么還是雕版占主導地位?還不是因為活字印刷的技術要求高,成本也高,根本就不實用?
這就好像十三香那玩意兒一樣,都知道是用各種香料磨碎了制成,但是各種香料的配比是多少?哪種配比的結果效果最好?
不通過幾百上千次的試驗,你就想搞出來?
別逗了!
自從韓王府不再售賣十三香之后,為什么市面上出現了好幾家賣的,但是大家還是時不時來找韓山?還不是因為他們做出來的東西不如原版味道好?
李元嘉手下的那幾個鐵匠和制墨匠人花了幾年時間,前后糟蹋了上千貫,到現在活字印刷的效果都差強人意,真是聽了概念就能模仿得了?而且就算你不計血本的做到了和韓王府一樣的程度,接下來呢?
你知道了什么叫活字,難道真的用木活字或者泥活字?就算搞定了金屬活字,油墨你做的出來么?然后就算金屬活字和油墨做出來了,漢字那么多,你怎么解決檢字的問題?怎么解決排版歪歪扭扭的問題?怎么解決倒字、橫字的問題?怎么解決字體風格不統一的問題?
不是李元嘉小瞧老祖宗,未來幾百年都沒法搞定的事情,聽聽他的話就能解決?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一個想法就能實現的。
否則的話就算是有人能做出所謂的活字印刷,也會因為印刷質量的問題,還有檢字工人識字量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成本問題,讓這項劃時代的技術變成雞肋,最終被他們束之高閣……
好吧,扯遠了。
李世民當然不知道在剛才的一瞬間,自己弟弟心中閃過的那些彎彎繞,他只是饒有興趣的讓人拿出來十幾個印章,自己試了一遍,然后才眉頭一挑問道:“十一郎,你花這么多的時間和時間去做這東西,他到底有什么用?比起雕版來,它又有什么好處了?”
“這……”
雖然心中有那么一瞬間的猶豫,但是很快李元嘉便一咬牙,正色道:“其實很簡單,我希望解決了所有的難題之后,能讓大唐的圖書價格降下來,好讓更多的人能買得起書,讀得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