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這東西,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是個陪襯。
不是說人們不吃,關鍵是吃的比較少,而且上流社會一般是不碰的,基本上都是底層的老百姓們吃。占統治地位的一只都是牛羊肉、雞肉和野味。當然了,牛肉這東西在大唐肯定是禁止宰殺食用的,而且就算是偶爾有那么一點合法的牛肉出現,那價格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就是稍微小點的官員和貴族們也不太舍得買……
不過有一點,來到了大唐之后李元嘉卻頗為吃驚。
那就是肉這種東西在大唐似乎并不算太貴,比如說一只雞只要十幾文錢,一只羊也不不過三四百文,和他想象中昂貴到一般小地主都吃不起的情況完全不同。
尤其是豬肉,更是相當的便宜。
夾起一塊紅燒排骨放進嘴里慢慢的嚼著,李元嘉臉上的笑容很是耐人尋味。
為了這么點破事兒,他還專門查資料,找人詢問,慢慢才算是搞明白了,原來這年頭的貴族們不吃豬肉,普通老百姓們不怎么養豬,其實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早先的時候,比如說春秋戰國的時候,貴族們也是吃豬肉的,不過大多都是吃野豬肉。后來當人們養豬開始多起來之后,這種“骯臟”、“不潔”的生物很快就引起了上等人們的反感,與什么都吃的家豬相比,他們更喜歡吃干凈青草的牛羊。
而大唐李氏王朝的建立,豬肉的地位就更進一步的下降了。
畢竟李家人算不得純種的漢人,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很深,而對他們來說羊肉才是真愛,而羊奶、奶酪什么的也是日常用品。所以各種原因加起來,豬肉這東西的地位自然就不高了,但凡有點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吃它。
當然了,這只是部分原因而已。
其他的還有飼料的問題,牛羊可以放牧吃草,但是養豬的話就必須提供大量的糧食;還有鮮肉的保質期太短,而這年頭食鹽非常昂貴,香料更是貴到可以充當貨幣,再加上商品流通不夠發達,也讓豬肉很難進入千家萬戶。
還有一點……
“咱們吃過的豚肉,都是從小閹割過的。”
剛咽下嘴里的排骨,李元嘉就實在是抵擋不住房遺直的追問,在他耳邊悄聲道:“沒有閹割的豚肉都有一股怪味,哪怕大量使用香料也無法掩蓋,但是閹割過的豚肉就沒有那股子味道……”
不是他想要為這個方法保密,低聲說話是不想讓房奉珠聽到而已。
“呃……就這么簡單?”
聽了李元嘉的話之后頓時一愣,房遺直面色古怪的看了他一眼。
“對,就這么簡單!”
嘴角抽了抽,李元嘉苦笑著點了點頭。
是啊,方法就是這么簡單!
但是只有讓下人們去做了之后李元嘉才知道,今天吃的這頭豬養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貞觀十二年的時候,想要閹割一頭家豬,并且保證它能活下來的幾率可真心不怎么高!
中國人閹割牲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