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劉志成心中的失落,沒有人會在意。
至少對于一直高高在上的韓王來說,他連新華書店現在的掌柜是誰,最近有沒有換人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會關心他現在在想些什么,更不可能體會到突如其來的白紙“減產”又對他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了。
關于這件事情,李元嘉只關心紙張的去向。
毫無疑問,今年的旱情確實對王普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畢竟這年頭的造紙材料來源很單純,基本上都是純天然的。而春天時很多州便開始少雨,很多植物要么生長緩慢,要么直接就枯死了,這都讓王普他們撓頭不已。
不過要說產量因此就要大降,倒是也不至于。
因為韓王紙一直都供不應求,所以在李元嘉首肯之后,王普他們也一直在擴大工坊……如果不是培養一個熟手工匠破不容易,要地有地,要錢有錢的韓王府想要擴建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每年春天的材料大收購,規模都在持續增長。
比如說王普他們今年已經把收購的范圍擴大到了二十多個州,并且給當地的商人開出了相當高的價格來收購。反正有長安和洛陽那么多的需求打底,他們也不怕造出來的紙賣不出去。因此就算很多地方找不到那么多的材料,但是在擴大了收購范圍之后,總體上甚至比去年還多了不少。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是遠遠不夠。
別的先不說,滿足長安城的需求就難上加難。
在立國二十余年之后,大唐的消費能力進一步的提升,就連奢侈之風都開始抬頭了,何況只是用一點好紙?如果不是產量實在是不多,光是大唐的大佬們都不夠分的話,長安城中那些富商們都敢每個月買他幾十上百張的記賬用……
對普通百姓來說紙張很貴,但是對于真正的有錢人來說,算得了什么?
對于李元嘉來說,就更加的不會在意了。
事實上,除了每個月要固定送去皇宮、郢國公府和梁國公府的白紙之外,就連太子和魏王想要用韓王紙都要乖乖的掏錢買,只是能和趙國公等大佬一樣,能夠享受到“無需排隊,直接配送”的優待而已。
“《大學》這本書,多印一些吧!”
在王普到了王府之后,李元嘉第一時間召見了這位他越來越覺得好用的大將,笑著說道:“反正咱們賣的便宜,肯定不愁沒有人要,說不定到時候還會有很多人爭搶……哈哈,你說先印個五千冊如何?”
“這……”
“嗯?怎么了?”
看到了王普臉上的由于之色,李元嘉頓時眉頭一皺,隨口問了一句:“有什么問題嗎?還是說李忠那邊印不出來?”
一狠心咬了下牙,王普苦笑道:“大王,印是肯定能印出來的,只不過這五千冊……是不是太多了一些?咱們可只有一家書店,那套《數學》那么久了才賣出去多少套?我就怕咱們的書都堆在新華書店的貨架或者庫房里面,那樣就不是很劃算了。”
今天已經送去了三百冊,城外至少還有三四百的存貨,在王普看來怎么都夠了。
而且定價太低,賣的再多有什么意思?
所以在猶豫了一下之后,王普還是把心里的話給說了出來。反正他現在也了解了大王的性子,知道只要不是胡攪蠻纏,哪怕就是說錯話了也不要緊……如果不是之前已經說起過價錢的事情,王普的提議也被李元嘉給駁回,他甚至還想建議把《大學》的定價提高一倍再說!
那個價錢,一樣還算是便宜的。
所以頓了一頓之后,王普舔了一下嘴唇,聲音略有些干澀的說道:“大王,我覺得可以先印幾百冊試一試,等快賣完了的時候再印也來得及!反正李忠他們那邊的活字也沒什么用,而《大學》的字數也不多,隨時都可以用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