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一直追更的寶子們,是知道作者前期是全部按照史實描寫的,但到后來出了些狀況。
這里具體解釋一下,狀況就是順治整個人生實在難評,照史實寫出來恐怕會存在“抹黑”他的嫌疑。
現在單獨開一章,介紹史料的情況。
如果有問題,鎖也只鎖這章了。
順治是入關的第一位皇帝,但眾所周知,他幼年稱帝的原因,是真正打天下的多爾袞和皇太極嫡子豪格之間相持不下,最后折中選擇了順治當皇帝。
我們首先看戰場。
清軍入關打仗的主力軍是誰呢
多爾袞、多鐸、阿濟格。
多爾袞帶兵勢如破竹,李自成、張獻忠、南明弘光、隆武、邵武政權均被多爾袞擊潰。
但不幸的是,多鐸在順治六年死于天花,多爾袞在順治八年墜馬而死。
而阿濟格在多爾袞死后企圖涉政,被順治賜死。
之后順治清理朝堂,把多爾袞一脈的支持者都清洗了個遍。
從此滿軍可以說是一蹶不振。
為什么強調滿軍一蹶不振,因為正是滿軍一蹶不振,才使張獻忠集團內部分割出來的李定國在南方重振旗鼓,兩蹶名王,殺死了漢族親王孔有德和宗室親王愛新覺羅尼堪。
最初清軍入關打天下,當然是以滿軍旗為主將,馬背上的民族驍勇善戰;而收編的漢軍可以讓他們打頭陣,但不可能直接給太大的權力。
畢竟是事二主甚至三主四主的軍隊,忠誠度低的可怕。
其中要數吳三桂最精彩,先是明朝的將,再投靠清軍,再投靠李自成,又投靠清軍。
其間還寄了自己老爹。
這人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他造反是一點都不奇怪。
也不知道哪位“先生”編出的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就是個不忠不孝不義之人,跟陳圓圓半點關系沒有。
但順治此時手上的牌只剩漢軍旗的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用還是不用只能用啊。
當然最后也不是這三個漢軍將領“剿滅”李定國,而是因為李定國跟孫可望內部矛盾,導致李定國孤立無援戰死沙場。
但這三個人可撿了大便宜,在南方擁兵自重。
順治成功給兒子康熙留了個三藩之亂。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地圖,吳三桂的地盤打到了多大。
現在就有兩個可能。
一是順治接手滿軍后,內部派系斗爭損了滿軍戰力;
二是多爾袞乃天降雄才,將本就這么菜的滿軍提升到了攻克天下的水平。
第二點,在宮廷內,順治為了攬權,重用吳良輔這個太監。
這個離譜程度我只能說史無前例。
首先,順治十一年,吳良輔打造了十三衙門,由宦官當值,取代了內務府所有的權力;
然后,順治皇帝在順治十二年立下鐵牌類似軍令狀,承諾宦官即吳良輔若干政,格殺勿論;
結果,順治十五年,吳良輔被查出貪污受賄,順治卻說若按跡窮究,犯罪株連者甚多,姑從寬,一概免究。
也就是說,這事牽連太多,就先不追究了。
heo說好的格殺勿論呢
康熙元年,吳良輔被殺,十三衙門才又改回內務府。
明朝用魏忠賢是為了對抗東林黨,順治為了對抗誰我不理解,他不爽的人不都被清洗了嗎
第三點,則是后宮妃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