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山腳下身穿鎧甲的王健哪怕是在馬上,依舊比身后之人矮上不少。堅挺的脊背,堅定的目光,讓身下的馬兒都安靜的等待著命令。
“去吧動手干凈利落點。”
身后走出五個親兵控制韁繩,直奔亭山而去。常年待在劍鞘中的劍摩擦出嚓嚓聲,寒光迎著晨陽向山林反射而去。
躲在山中叢林的人沒想到王健說動手就動手,絲毫沒有隱藏自己動靜的心思。
不等林中暗處斥候有所動作,王健派出去的人就出現在了斥候的面前。在他人生最后一撇中,是殺意肆意的寒光。
韓棟派來查探的人也被王健的動作給震懾到了,此刻連直視王健的膽量都喪失了。
王健派出去五個親兵本就是好手,又多年在軍中摸爬滾打,自不是一般人能夠對抗的。面對叛亂的王家罪人,親兵們基本上都是一刀斃命。
沒用到一個時辰,亭山上所有叛亂的王家罪人皆已伏誅,唯獨只有幾個不足十二歲的孩童瑟瑟發抖的抱在一起。
看著這幾個孩子,王健不滿的皺起眉頭來。
頂著王健壓力的親兵,忙開口解釋,“爺,這幾個孩子是那些叛亂之人的后代,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畢竟是本家血脈,我等不敢做決定。”
這些孩子都已經記事,從小他們就跟隨父母親人生活,先不說他們是更親近家族還是親人,就說他們的是非觀有沒有歪都不一定。
心中雖有不忍,卻想到邊關時。同袍因為一時不忍處決蠻族一個看似無害七八歲的小孩,結果卻被對方趁其不備給反殺的事。王健心中的不忍,最終還是在那些孩子的目光中,下達了將他們全部終身打入奴籍的命令。
金陵眾家沒想到王健一個才十來歲的少年,做事能夠這么狠,說下手就下手,一點余地都不留。
不等王健出發回京,他在金陵的所作所為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金陵各家。
處理完這些作亂的王家人,王健沒有在金陵耽擱時間,當天就準備帶人回京。
聽聞自己哥哥即將回京,王氏每日臉上笑容不斷,打扮的比往日都光鮮了幾分。
賈母也讓人準備了不少東西,嘴角的笑容也多了不少。就連賈政這個假正經,也是十句不離自己這個大舅哥。
這可苦了賈寶玉了,為了讓賈寶玉得王子騰的眼,賈政對他功課比平時抓緊了不少。作為他平日里的保護傘賈母,這個時候沒在如往常一樣一味的護著,反而跟著勸說起賈寶玉來。
眾人的作為不但沒有讓賈寶玉努力多少,反而是讓他起了逆反心里,對王子騰更是不喜起來。
王子騰進京當天除了王家前來人接外,榮國府也來了不少的人,賈政更是早早的親自帶著王氏在城門樓等著。
雖然離京好幾年,對于京城里的動靜,王子騰知曉的十分清楚。
看著這個跟了自己半輩子的妻子,王子騰難得的沒有一同回去,而是直接帶著人進宮去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