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了好幾日,林書芒就收到了蘇辛給他轉發來的消息。
植楮被正式列入中藥材行列,擁有藥用資格。林書芒點開評論區,大多數網民都是點贊或者高興國家擁有一種新藥材,少部分內行的人則提出疑問,怎么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
濟市某中醫館內,七十多歲的老中醫對孫子的好奇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今年大學剛畢業的孫子正式開始跟著家里人學習中醫,今天本是帶著他熟悉藥方,結果就看到了新聞。
“爺爺,你聽過這個植楮嗎”
老中醫面色凝重地搖搖頭,他從醫六十載,摸過的藥材無數,可卻從來沒聽過,還有這一味藥。孫子給他看的內容寫得比較模糊,只有簡短的介紹,他對藥性一點都不了解。
“不知道哪里能買到,小角,你幫爺爺去找找看。”按理來說新藥材,他們總是能知道的,再不濟也看過圖片,而且
名叫小角的男青年又刷到了一條新消息,連忙點開,拿給自己的爺爺看。
老中醫接過手機挪了遠點,念道“植楮,性味甘苦澀,平,歸經,歸肝、膽心經這個可以做君藥啊。”
粗略看完具體的介紹,老中醫心里便有了譜。最主要的是還無毒,如果真的能有文章里的藥效,那真有大把的藥方了。還得見其身,老中醫就想出了幾個藥方,可惜沒有實物不能驗證一二。
這一日,有許多如同老中醫這樣的人在感嘆這一味藥材,也有許多人提出質疑。
“我剛剛搜了,全國都找不到一個種植基地,我認識的種植戶藥行,都說不知道,如果真有這一味藥材,可能還在剛發掘的階段,根本沒辦法投入使用。”
林書芒點開折疊起的評論,下面有許多這個藥材商人的同行,都對他的話表示贊同。
“我看著怎么像是冬葵,就是有點不一樣,該不會是國家把冬葵另起了個名吧。”
“怎么起了個山海經里的名字,難不成這藥材還真有治失眠這個能耐。”
評論有褒有貶,總體上來說都是樂見新藥材的出現,這意味著能有更多的治療方案,讓病人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
如何擴大植楮的種植規模,這不是林書芒能夠解決的問題,看了會兒評論,就去干別的了。
甘省某種植基地里,十來個人正累得滿頭大汗,腳底打飄。
“早知道我不干了,真是累死個人,組長還說有個能人了幾百公斤的植楮,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他們是京市山海研究所的外聘人員,說是外聘,其實也可以算正式員工,只是每年到處出差,今年年尾,本以為可以回家過個好年,誰知道被打包丟來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組長是個短頭發的利落女性,她比組員知道的更多一些,現在華夏確實有六百多公斤的植楮庫存,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青市的。
藥材市場需求廣大,選在這個時候公布是想讓那些修行者也加入到里面,沒有靈氣就無法讓植楮發芽,然而一旦發芽,植楮的生長速度十分快。
一年收的藥材,投入周期短,對于這些缺錢的修行者來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