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定南王,也算是癡情了,當年上皇猜忌定南王府,后來找罪名奪了定南王府的權,這其中也有太后的手筆,是她利用成陽長公主跟定南王的感情,狠狠栽贓了定南王府,這才讓太上皇找到借口,而定南王府有口難辯。
好在是定南王府戰功赫赫,在成陽長公主不惜一切代價的保全之下,雖然兵權被奪,好歹爵位跟性命是保住了,代價卻是成陽長公主跟定南王解除婚約,下嫁他人。
老定南王本就因為上戰場太多,落下很嚴重的病根,沒過多久便駕鶴歸西了,老王妃也緊跟著去世,子嗣單薄的定南王府只剩下定南王一個,為了保全當初的定南大軍,他干脆自貶去了江南。
多年來,定南王也沒再成親,就一個人過著,后來成陽長公主遭難,他收養了褚錦鈺,為了掩人耳目,這才在后院塞了幾個妾室,謊稱褚錦鈺是妾室所生。
很多人勸過定南王娶妻,但他始終說自己自在慣了,其實褚錦鈺心里明白,自家老爹是舊情難忘,不然也不會把長公主的兒子當親兒子養。
這也是褚錦鈺始終跟皇家隔了一層的原因,人都有遠近親疏,皇家坑慘了自家老爹,尤其是太后,他心里對皇家自然有隔閡。
不過定南王卻是個豁達的,也很清醒,知道兒子認了皇家才是最好的出路,反而時常會勸說褚錦鈺,讓他跟皇家處好關系。
怕自家老爹難過,褚錦鈺趕忙把今天兩個皇子吵架一事說了一遍“這兩人也不像是沒感情的,難道就是為了爭奪皇位”
定南王搖了搖頭“不全是,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二皇子是太后的侄女劉貴妃所生,太后這個人吧,野心有余但手段不足,不過勝在命好,先是生了個好女兒深得太上皇寵愛,讓她的后位穩坐如山,當年甄太妃可是費盡心思也沒能撬動。
后來又生了個好兒子繼承了皇位,但她娘家奉恩公府卻不是個知足常樂的,成了國舅不夠,還想繼續霸權,以前老奉恩公在時頗有手段,奉恩公府也是權勢滔天,老奉恩公死后,兒子孫子都不成器,不過有國舅這個身份,在京城也沒人敢欺,何況皇上對他這個舅舅家也頗為照顧。
但太后和她娘家不知足啊,又把自家侄女弄進了宮,妄圖讓她取代皇后入主中宮,且不說皇上從小被成陽長公主教導長大,為人重情重義,不可能貶了結發妻子另立她人,就說皇后的娘家也不是好惹的,滿朝文臣有一半都出自蘇相門下,若非蘇家鼎力支持,皇上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坐到現在。
可太后認不清現實,成天找皇后的麻煩,我也是在江南時常聽林如海的夫人說起京城的事,皇后那幾年日子挺不好過的,太后飛揚跋扈,劉貴妃同樣野心勃勃,仗著皇上是自己表兄,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沒少給皇后難堪,也就是皇后賢良大度,皇上又護著皇后才沒讓她太吃虧。
后來的事情我不太清楚,只知道皇后跟劉貴妃一前一后有了身孕,皇后先誕下皇子,只是在皇后產子的同一天,劉貴妃難產死了,孩子倒是生下來了,按理劉貴妃應該比皇后遲一些生才對。
之后就有傳言,說是皇后偷偷換了劉貴妃的安胎藥,才讓劉貴妃早產又難產,太后當年差點讓皇后償命,皇后也差點因此被廢了,幸虧是皇上極力保全,最后不知怎么推了南安王府的女兒賢妃出來,賢妃自盡,這才保下皇后。
太后卻因此氣病了,出宮去了寺廟里住,于是二皇子就被交到了皇后手里扶養,當時很多人還反對,生怕皇后下手殘害二皇子,但顯然是他們小人之心了,皇后不但沒有害死二皇子,反而把他跟大皇子一起當成親生兒子扶養,對二人一模一樣。
我還記得當年有一次皇上下江南,身邊就帶著兩個皇子,二人感情十分要好,比別人家的親兄弟還要親密,只是可惜了,幾年后太后突然回宮,從皇后手里搶走了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