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根心里有愧,討好地做著伏小狀,將姿態放低,再把車上的肉和米面給搬下來,岳父的臉色才終于稍稍緩了緩。
熊母看著車上搬下來的一堆東西,可心疼壞了,嘴里不住地說道“三丫,你們過的什么日子娘都知道,怎么還買這么多東西來,你那婆母知道了,還不知道怎么說你。”
熊氏笑了笑“娘,不礙事,他們不知道。”
說著拉著母親把這兩天的事情跟她說了一遍,熊母聽著又心疼又生氣,心疼女兒這些年過的是什么日子,氣的是向氏夫婦居然如此厚此薄彼對待大房一家。
“大根說了,往后餉銀都不再上交他們,到時候就沒那么苦了。”
熊母嘆了口氣道“要是能分家就好了,跟著他們一起住,連飯都吃不飽。”
大舅母也忍不住罵道“就該分家,就算大房得出一人去服兵役,也不能讓他們白白占了便宜。”
熊氏道“大根和我就擔心著,現在大牛還小,若是分家了萬一大根又出個什么事,到時候大牛小小年紀也要去服兵役,我們又放心不下,這才沒堅持著一定要分。”
還有向家老兩口時不時掛在嘴邊的祖訓。
大舅母搖了搖頭“依我看,就算大根真的出事兒了,這對黑心的夫婦還是會逼著大牛去服兵役。”
熊氏“可現如今大牛也才十三歲。”
“眼下十五歲去服兵役的人比比皆是,大牛雖然瘦,但身板子結實,冒充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并不是什么難事。”
熊氏一聽急了,道“他們敢”
“就怕到時候你想攔都攔不住。”
熊氏聽著,心里沉甸甸的,但眼下丈夫還在跟前好好的,她只能安慰自己暫時放寬心,丈夫說了等這次去了軍營就找機會請假回來處理這個事,不知道后面會不會有更好的辦法。
熊老二夫婦將買來的肉和米面抬到廚房里,熊氏正要去幫忙,被熊母拉住她的手道“讓老二他們兩人去忙活,咱娘倆好久不見了,好好說說話。”
梨花帶著弟妹和熊大舅和熊二舅的幾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熊母看著她越發拔高的身姿道“梨花眼下也十五了,該找個婆家了吧。”
熊氏怕母親擔心,沒敢把向婆子令人去城里賣掉的事跟家里說,“她心思簡單,我也不想她那么早嫁出去,再留著兩年吧。”
這兩天梨花的轉變,熊氏更不舍得將她嫁人了。
“最多再留一兩年就不能留了,不然就成老姑娘,不過我看著好像沒以前那么傻了是不是,笑瞇瞇的,要是不說話,和別的姑娘沒啥差別。”
世上哪個母親不疼愛自己女兒,即便梨花以前傻乎乎的總被村里人叫她傻子,可熊氏一點都不覺得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如今母親這么說,她不禁笑笑道“比以前稍微長了一點點心眼兒。”
大根那邊跟著大舅哥和岳父說了些軍營里面的事情,雖說熊家人對他冷淡,但等飯菜端上來兩杯酒下肚,又稱兄道弟起來,氣氛也變得融洽。
熊家這些年來銀子都補貼熊父的藥錢,也少有像今日這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豬頭肉鹵了,豬耳朵切成一條一條的,吃起來爽滑有彈性,五花肉和筍干、辣子、豆角各炒了一個菜,還燉了個豬蹄,白面也拿了幾斤出來做了餃子和面餅,煎得焦香,大伙兒是吃得心滿意足。
尤其是孩子們,都好久沒有吃過這樣帶著葷腥的飯菜,更是兩眼放光,拼命干飯。
男人們喝著酒,又是另外一番愜意。
直到太陽落山,向大根這才起身告辭。
熊母拉著夫妻二人道“太陽都下山了,回去路上天也黑了,還不如住下來明日再回。”
大根道“無妨,一會兒帶上幾根火把,我趕車您就放心,這牛車是借的老秦家,過夜不太好,我明日也要回軍營了,明早出發回去到時候怕是趕不及。”
熊家人無奈,也只要揮淚跟著他們道別。
半路上,向大根燃起火把,熊氏坐在他身側給他照明,四個孩子坐在車棚里打鬧著,二牛摸著圓滾滾的肚子道“姥姥家真好,姥姥姥爺大舅二舅和舅媽們都不停地給我夾菜,我都吃不及。”
杏花也連連點頭附和,“在咱家就沒吃過一頓像這樣的飽飯。”
向大根下意識地轉頭看了一眼熊氏,熊氏拍拍他的手小聲道“會吃飽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