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虎鯨。
江思渺從小很喜歡動物,但算上網絡視頻、紀錄片、百科全書里,這只虎鯨也是他所見過的,最漂亮的一只。
通體線條流暢,黑白分明,年輕而健壯。
小侄子興奮地扒著玻璃,他是第一次見到真實的虎鯨,免不了激動。
但不知道為什么,江思渺總覺得那只虎鯨看起來非常悶悶不樂。
哪怕是在水里自由游弋的時候,情緒也不高。
他看了觀覽區上貼出的介紹,知道這只成年虎鯨在海洋館里已經生活了近二十年,最新身長已達到了九米。
九米的成年虎鯨,被圈在海洋館的一畝三分地里,本就失去了自由。
更何況每天定點定時,還要接受訓練,表演給人類看。
江思渺盯著那只虎鯨看了許久。
那只虎鯨像是察覺了他的視線,也朝著他們這邊游來,隔著玻璃和他對望。
“叔叔,它也在看我們。”
侄子興奮又好奇地問,“會不會在它眼里,我們也是觀賞動物呢”
江思渺看著它,搖了搖頭“不知道。”
或許其他動物會。
那樣在它們視角里,似乎還更好受一點。
但虎鯨是智商極高的動物,江思渺隱約覺得,它們大概是能理解自己被圈禁、被馴養的這件事的。
因為這一經歷,江思渺回去后就“多管閑事”地寫了投訴郵件,希望海洋館不要再利用虎鯨進行動物表演。
而此刻,他難以置信地望著眼前的人“你是那只虎鯨”
看他想起來了,虎鯨先生很高興,如果有尾巴的話或許會當場拍起水花“嗯”
“每天在海洋館,我都會見到很多人。”
從被捕撈,住進海洋館后,他見過很多人。
形形色色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面孔的人。
多數人看到他的時候是十分驚喜的,虎鯨剛開始對這種驚喜非常受用,被人類喜歡的感覺讓它有些飄飄然,它會興奮地游來游去,向面前的人展示自己矯健的身姿。
漸漸的,他長大了。
也逐漸覺得無聊了。
海洋館太小了,他從一歲被捕撈起來就住在了這里,這里的每個角落它都游過無數遍,早已爛熟于心。
它見不到除了同伴以外的其他生物,在這個水池里,除了它們以外,只有水草,石頭,還有玻璃外面走過的,形形色色的人。
而且它開始被用于訓練表演了。
重復的訓練,表演好了有魚吃,表演不好則要挨抽。
它是海洋館里最聰明的一只,學習得也很快。
一開始它還會因為自己的領先而高興,到后來只會因為自己的領先而悲哀。
有更多的人來看它了。
他們歡呼著慶祝它的表演,為它每一次精彩的反應而興奮。
但它卻一點都興奮不起來。
它日復一日地表演,形成機械化的模式,獲得人們更多的歡呼,和來自自己內心的、更多的沮喪。
待得太久,它幾乎已經有點不記得大海的氣味了。
但應該不是這個水池里的味道。
真想念大海啊。
它想。
后來有些人來看他的時候,表情似乎也變得不高興起來。虎鯨先生判斷不出這種表情是對自己的,還是對海洋館的。
因為無從分辨,他的情緒愈加低落。
最后,他見到了江思渺。
和所有人都不一樣,江思渺見到他的時候,既沒有激動,也沒有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