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原著里,王夫人最大的倚仗其實是身為賢德妃的元春,而不是她王家女的身份。
畢竟王子騰再位高權重,人也遠在遼陽府,遇上了事緩不濟急,幫不上忙,再則,王子騰再疼王夫人這個妹妹,也得顧念一下王熙鳳這個大侄女,是以王子騰從來不插手榮國府里的大房、二房之爭。
但賈元春可就不同了,在大房與二房之間,她完全偏著二房不說,甚至在王夫人與賈母之間,她也是偏著王夫人,要不后來黛玉和寶玉的婚事怎么會生變
就賈赦所知,這陣子老太太便沒少去信和林如海談黛玉和寶玉之間的婚事,想來這事后來是談妥了,不然林如海那會有那么大方的將林家全部的家產都送給榮國府。
只不過談妥了也沒用,因為王夫人不喜,元春便出了手,最后做上寶二奶奶的便是薛寶釵而非林黛玉。
且不說寶黛之間的婚事,在榮國府內,王家女的身份對王夫人而言并沒有那么重要,反而是元春才是她真正的倚仗,只要元春離了宮,做不成賢德妃,他便無需擔心王夫人會因為賈元春之故而再度翻身。
賈赦故作感傷之色道“這宮里那里是好去的地方,當年我早早就勸了老太太他們別送孩子去受苦,瞧瞧現在,元春今年都有小二十了吧,還不是個女官,再不出來,怕是連花期都會誤了。”
說起來,原身當年壓根不贊同賈元春入宮,無奈無論是賈母還是王夫人都對這個大年初一所生的女兒抱著大希望,即使明知道以元春六品宮之女的身份無資格參加大選,還是硬是走小選的路子將元春給送進宮,還特意送到甄太貴妃處當差,想給自家求一個潑天富貴。
那知道甄太貴妃壓根就不打算將元春賜給自己兒子,也不曾將元春引薦給圣上,元春就這樣硬生生被拖住了,一年拖過一年,眼見都二十歲上了,還是以一個普通女官的身份待在宮里。
而且太上皇在去年年中過了身,甄太貴妃也已失勢,馬上就要遷到寧壽宮養老,賈元春就更沒指望了,如今連榮國府里都隱隱放棄了賈元春,就賈赦所知,王夫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托人送銀子進宮給元春打點宮人。
一個被家族放棄的女孩還能有什么好下場,不過就是在宮里熬到花期過了,出來做填房,再不就是做教養嬤嬤,雖說元春后來做了賢德妃,又讓賈家茍延殘喘了好幾年,由此也可以看出賈元春必定是付出了什么代價,不然斷是做不成賢德妃。
他不知道賈元春付出的是什么樣的代價,但就結果論而言,不過是讓大房更進一步的被二房壓制,那還不如不要,對他而言,即使繼續做個沒落的二流世家,也總比最后被流放的好。
賈赦這么一提,王大管家也想起了這位表姑娘,他也嘆了口氣,同意道“正是”
在發現王夫人算計王何氏之前,王子騰和這個妹子之間的感情是真好,兩家又同在京城,王夫人沒少帶著幾個孩子回王家走動。
早些年時王子勝仍在世,王熙鳳與王仁都和王子勝居住在金陵老家,王何氏膝下無子,若大的王府著實冷清,也只有王夫人帶著賈珠和賈元春來玩時,府里才多少有些人氣。
賈珠和賈元春也算是王大管家看著大的,想著兩個孩子幼時可可愛愛的小模樣,王大管家也不由得唏噓,孩子是真的是好孩子,可怎么有這么一個母親呢
他頓了頓問道“大老爺的意思是”
賈赦嘆道“我雖與二房不和,但一想到老二家的被出族之后,元春這孩子在宮里必定日子艱難,可否請子騰兄搭把手,把孩子從宮里弄出來”
王大管家不明究理,還道賈赦是個絕世好伯父,當真關心著侄女,難得的豎起大姆指夸道“難為大老爺還記得賈大姑娘。”
他難得的感到一絲慚愧。說起來他們這些王家的老人都幾乎忘了,王夫人膝下還有這么一個賈大姑娘呢。
無論是宮女還是女官都得守二十五歲后才能出宮的規矩,不過等到二十五歲時才出宮,女子最好的年華已過,婚嫁上也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了,大多只能做人繼室。
而如今賈大姑娘雖然年過二十,但好歹也沒誤的太狠,費點心尋找,總還能尋摸一個像樣的婚事,賈大人此舉當真是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