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一來,整個港市流落到海外的親眷回歸大半。陳家和譚家在半山置業做了比鄰,父兄是至交,年齡相仿的晚輩后生自小手拉手玩耍,兩家熟得不分彼此。如今一個個長大,流落到天涯海角,趁假回來,無論大小聚會也多半都聚在一處。
今天陳滬君想打牌,叫女兒戴英邀來鄰家阿姨和姊妹幾人,兼幾個父輩,幾乎湊出三桌,還剩一桌,三缺一。樓下齊聲大喊,再下來個人
陳金生換身剛做的簇新唐裝姍姍來遲,剛坐下,便問,“在講什么新聞”
戴英答舅舅,“譚六弟喜提新愛好,哈雷重機車掛個領館牌,在倫敦橫沖直撞,幾次險些吃官司。”
譚六弟辯解,“那時無非旁人帶我練車,難免技藝欠佳。拿到車牌便再沒這回事。”
戴英指著他鼻子,“你再狡辯,自一月至今快十張罰單,上上個禮拜洪律師又接到你案子,暗嘆也不知這回擺不擺得平別告訴我,你駕車一年,十二月才想到要去考取車牌”
譚六弟謊撒不下去,只得嬉皮笑臉求饒。
兩姊弟打作一團,眾人都看戴英追攆得譚六弟不得還手,大聲叫好,熱鬧非凡。
陳金生看了會兒,開口道,“有選擇開車,為何騎摩托,圖帥圖風光,圖在勾搭女子時方便脫穎而出”
前頭追逐的兩人都停下來。譚六弟一動不敢動,被戴英推攘幾下,終于推到燈光下,可以恭恭敬敬直視陳金生的程度。
陳金生說,“趁你爸爸尚不知道,回去將摩托賣了,我們都當無事發生。”
譚六弟仍還有氣性,梗著脖子站在客廳中央,只是不言。看他表情,假如開口,就要同陳金生嗆聲起來,這樣的話,這個耶誕節誰都不好過。
廳中眾人一聲不吭,大氣不敢出。
適逢陳子夜經過,拍一拍譚六弟肩,“你快答應,說陳叔講得對。”
譚六弟回頭看他一眼,有些不明就里。
陳子夜又講一遍,“你聽我的,陳叔說得對。”
譚六弟立刻意會,答道,“陳叔說得對”幾步追上去跟隨子夜,“還是哥有經驗。”
立刻又被眾人呵斥回來挨罵。眾女眷七嘴八舌,數落譚六弟的不是。又有七大姑大八姨,講譚六弟從小有十幾個長輩疼愛,真叫人羨慕。有回小學調皮搗蛋,被滬君姑姑在學校門口打了頓。
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氣氛。
戴英久不見子夜插話,轉頭,見他坐在燈光普照不及處自己跟自己捉棋,大聲詢問,“表哥,譚大哥呢”
“可能在處理公務,”子夜答了句,“我去尋一尋他。”借機起身出門透氣。
一眾長輩見狀直搖頭,嘆道,“這兩個,年頭到年尾,成日也不知在忙什么。”
譚天明蹲在漆黑的花園里看視頻看得直樂。
視頻名作c女學生演講會對壘榮譽教授陳金生。
上禮拜在羅湖家中看完男四出場片段,譚天明心有所感,找了內地信得過的公關熟手去各大八卦帖子下頭蹲守,有c新聞流出,立刻用點手段買斷,不讓帖子外流。結果還真給他薅到了寶。
攝制時間是去年底,陳金生受邀去給c導演系學生作演講,從他創作的靈感來源紅與黑基督山伯爵呼嘯山莊講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講到卡夫卡。到學生提問時間,就有個清秀華裔女孩站起來講關于卡夫卡判決,變形計和致父親的信,末了問陳金生,知不知道這三本書共通的主題是什么。
陳金生換作國語問她,“你想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