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喜歡漂亮姑娘,不管我們長什么樣、有沒有錢,都喜歡漂亮姑娘。”
她模模糊糊的知道一點,但沒有今晚所見到的更簡單直接,年輕男人圍在濕身的漂亮女孩四周,尖叫、大笑,親吻,撫摸。
“sex。”
亞歷山大點頭。本來他還想讓人找幾個男模特來呢,這種事情嘛,一味把妹妹保護在無塵室中并不是最好的辦法,相反的,提高她的閾值才是王道。當她見多了會說話討人喜歡的男人,別的男人再怎么對她獻殷勤,她都不會覺得對方有什么稀罕的。
“性很有意思嗎”
咳咳,這個問題哥哥可不太好回答。她不是十幾歲的孩子了,但又幾乎什么都不懂,哥哥也很為難呀。本來這該是母親告訴女兒的事情,或者應該是性教育課本上的知識,但美國中學自己的性教育做的就很不怎么樣,更別指望中國中學的性教育有多么成熟了。
“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多多了解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至于愛情,親愛的,會有很多人喜歡你,男人、女人。”
“我說的不是愛情。”
“”亞歷山大有點無語,妹妹一下子就看出來他偷換概念了,愛情和性是兩碼事。“有愛情才能談到性,否則跟動物有什么分別”
娜塔莎認為他說的很對。
派對很成功。
第二天,紐約街頭大大小小的本地報紙上全是娜塔莎格林伍德小姐重回父母懷抱的熱點新聞。十幾年前,格林伍德家的女兒在中國“丟失”一度成為震驚全美的頭條新聞,中國方面當時也非常配合,動用了大量警力尋找,但那個孩子卻始終沒有找到。
這件事情本身就像個傳奇甚至離奇的故事,人們立即被這個傳奇故事所吸引,很多人打電話到報社,詢問到底怎么找回格林伍德小姐的。
美國每年失蹤人口有20萬以上,能找回的始終是少數,特別是孩子,沒有dna的年代很難找回,孩子長得快,過個幾年可能完全變了樣。
媒體都認為格林伍德家一定經過dna技術對比過找回來的女孩,這樣的富豪家族不會承認一個“假貨”。娜塔莎小姐是如何找回的她在中國經歷了什么當年她是如何“丟失”的是誰做出了這種罪行
疑問很多很多。
而接下來,娜塔莎發現有人上門來給他們一家拍攝照片,并且安排了紐約時報的采訪。實際上她對很多事情都無法回答,比如她是怎么“丟失”的,當年她還太小;離開父母之后的生活也相對簡單,在福利院住了大概半年,2歲多便被養父母收養。
中國的收養制度當時還比較寬松,因此養父母不算太難便收養了她。她被收養后的經歷也沒有多么苦大仇深,養父母很愛她,對她很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滿足她的需求。只是養父在她12歲的時候工傷去世,養母在她17歲的時候也過早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