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要給我們錢,向東哥記著娘的話,和舅舅說賣不掉話,就請舅舅吃了。”
姜美心也知道為難了韓積,等到他被舉報之前,幫一把還這個人情。
書里說,陶家村在狂風暴雨后提價,想定也沒貨,訂單一直排到年底。
秦墨生爹會燒窯,齊云村本來就有個廢棄的窯廠,稍微收拾一下,就能開窯。
大集體不給搞個體經濟,但是發展村鎮經濟呀,村里集體辦廠是可以的。
農民實在太老實,大集體混日子,都不想冒這個風險。
除非有人把風險擔下來。
姜美心想和老秦家一起擔下風險,只有窯開了,后面的事才能順下去。
等到太陽落山秦老頭下地,姜美心跑過去,和秦老頭商議磚窯的事。
“我今天回娘家,聽我娘說姚家村的窯廠,訂單都排到一個月后了,爹,咱們村現成的廢窯廠,怎么不開窯呢”
“農村賒賬太多了。”
秦老頭道“有的賬期要拖兩三年,入不敷出,還浪費勞力,以前咱們村也有,年底一算不掙錢,索性就不開了。”
農村人情大,村里的房子修修補補,缺不了磚瓦,賒賬的情況確實很多。
姜美心問道“爹,去年咱們家算完工分、分完糧食,折了多少錢回來”
生產隊富裕的,春、秋兩季的糧食、農副產品、菜籽、棉花這些賣掉,還能給隊員們分錢。
去年齊云村歉收,一個公分才合到兩毛錢,老秦家勞力多,去年全家合記九百多個工分,值兩百來塊,扣掉分到的口糧、油、棉,最后分到戶是三十六元。
全家忙一年,裹住吃喝,到年底分到的錢,只抵得上城里人一個月的工資。
所以苗巧真女兒能嫁到城里,吃上商品糧,她家有多高興。
秦老頭給大兒媳婦算完賬,秦老二、老三也下地回來了。
“大嫂想叫爹去和村長說,開窯廠”
姜美心道“只怕不容易,窯廠如果不能給村里創造收益,村里不會撥人重開窯廠,所以,我想請爹出山,先把窯廠開了,盈利之前,不拿村里的工分,我想這樣談的話,村長和各個生產隊長會同意。”
秦老頭種莊稼是把好手,農閑拿半個工分,農忙季節他拿的都是滿工分。
讓一個壯勞力去開拿不到工分的窯廠,家里沒人愿意。
秦老頭在沉思,沒有表態,他心里想,老大媳婦嫁過來,和老大一天夫妻沒做,就守寡了,她提出開窯廠,那是有心留在齊云村,帶著孩子好好過日子。
她有這心,家里該支持,不然冷了老大媳婦的心。
謝春梅就知道爹會偏心,誰都知道大嫂是為了自家修房頂需要瓦,才讓爹去開窯。
她忙道“大嫂,今年收成雖然好點,也禁不起折騰爹的工分,你想買磚瓦,等年底算了工分,有多余的錢再買吧。”
秦老三呵斥道“爹還沒表態呢,你當什么家,做什么主”
姜美心理解兩個弟媳婦的心態,面對未知的路,抵觸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