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林主任您過目,這是咱們衛生室最近兩個月的門診量和處方量。”
每天看了幾個門診病人,又開出去幾張處方,清音都會記錄在本子上,現在數據看上去就一目了然。
“這個月的門診量是上個月的三倍,處方量卻是四倍多,接近五倍。”門診是要掛號的,清音的級別一個號才八分錢,但饒是如此,她也給衛生室創造了一十多塊的收入。
“這說明更多的人不僅是來把把脈,還愿意接受我開的處方了,要是”
“有話直說。”林莉看著門診量變化,嘴角也不由得翹起來。
現在的門診量是她以前的幾十倍,可惜
“要是咱們開的處方,能在咱們衛生室配到藥,藥物收入還能增加一筆。”
林莉嘆口氣,不說創收,但只負責開方,卻沒藥給人家,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藥不是自己抓的,未知因素太多。而且對一些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和孩子,也不方便。
“你的意思是咱們自己開個中藥房”
“對,既能方便職工家屬看病,還能給衛生室增加點收入。”
增加收入意味著什么,林莉知道,因為清音的醫術,她逐漸感受到衛生室被人重視的感覺,現在出去看會,其它車間主任遇見,高低得喊聲“林主任”“最近忙不忙”“小清醫生在吧”,要換以前,人管你是誰,從你面前走過頂多點個頭。
有時候遇到劉副廠長,還要跟她聊兩句衛生室發展,讓她們有問題只管找廠里巴拉巴拉。
這種受重視的感覺,只要她一天真正躺不平,她就一天需要。
“好,藥房可以開,但咱們有這條件嗎”
“無非就是地點和人員,以及進貨渠道。”
清音一樣一樣給她分析地點是現成的,一樓所有房間歸衛生室管,抽出一間或者兩間就行。
至于進藥材,她上輩子就是開連鎖醫館的,怎么進貨怎么選品簡直不要太熟練。
“就是人手可能麻煩一點。”
林莉和她都不可能去抓藥,張李楊三人嘛
“小張小李幫忙做推拿,就是小楊還總愛往外跑,讓她抓藥。”林莉說起這個就來氣。
一開始是安排她在清音診室,給病人交代藥物煎煮和服用方法,可她態度不好,沒說幾句容易跟人嗆聲,有幾次遇到難纏的老太太,吵到清音一個臨床醫生都得去幫忙勸架。
這事鬧得,沒幾天她自己就說不干了,她只負責配藥打針。
可西醫科室一天也沒一個病人,哪里有什么工作量于是,她又開始往外跑了。
這樣的員工,要是在清音手底下,她絕對讓她卷鋪蓋走人,可偏偏這年頭是鐵飯碗,楊家又是多年的廠子弟,在廠里的關系盤根錯節,她一個不當領導的,也不好出手。
“既然拿工資,就得干活。”林莉是真生氣,以前大家都沒事干的時候,好像大家都一樣,襯托不出誰的品性高低來,可現在小張小李都忙成啥樣了,她還能到處跑這種人,就要想辦法給她用起來,用不起來就哪兒涼快哪兒去。
而小楊變成現在這樣,她林莉才是最大的責任人。是她的疏忽和縱容,讓她如此有恃無恐,不然同樣是護士,咋人張姐李姐就樂得干活
“這事你別管,我來弄,她要不干就滾一邊兒去”
清音應下,這不就一下子解決了嘛。
晚上吃過晚飯,在顧大媽“怎么顧安就是不回家”的唉聲嘆氣中,清音也沒回家,而是往前面走,去了八號大院。
八號大院也是大差不差,一樣的紅漆大門,一樣的石獅子,大門口就有老太太坐著聊天,看見她過來都會打聲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