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識字,也分不清哪些是小人書,哪些是教科書,索性一股腦的連箱子一起抱過來,放炕上,幾個人圍坐一起,慢慢的找。
小孩眼尖,一下子就找到二本小人書,“好看”
“好好好,你喜歡就拿過去看,但要好好愛惜哦,因為是你安叔叔的東西,顧奶奶不能送你,只能借你哦。”
“顧大媽放心,我們一定好好愛護,看完就送回來,是吧小菊”玉應春問閨女,小丫頭點點頭。
“咦這是”玉應春手里拿起一個本子,很好奇地問。
其實她也不認識多少漢字,小時候雖然讀過幾年書,但都是學的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學校里一個會講漢話的老師都沒有,是跟小張結婚后慢慢才學會一些簡單的,類似于上了個掃盲班的程度。
“哦,這應該是安子或者全子誰的作業本吧,音音你看看。”
清音一看就知道不是顧安的,因為顧安的字跟他人一樣,也很不守規矩,總是龍飛鳳舞,但這個作業本里的卻非常工整,沒有一個字超出格子,也沒有忽大忽小的“營養不良”,幾乎所有字都在同一個位置,同樣大小。
“這應該是全子哥的。”
顧大媽懷念的撫摸著本子,“全子啊,年年全班第一,寫的字又好,每年書法比賽都是全校第一。”
清音仔細看了看,確實寫得很好,顧全的字是很標準的楷體,都說字如其人,雖然沒見過真人,但她覺得顧全應該是一個很剛正,很守規矩,又很有正義感的男人。
“那時候啊,他還跟紅梅玩得好,經常教紅梅寫字,教了好些年,紅梅小時候沒機會上學,也是可憐人吶”
清音對柳紅梅倒是一點也可憐不起來,這個女人只有她可憐別人的份。
“算了算了,過去的事咱不說了,你們玩著,我去炒點瓜子兒給你們吃。”她上星期回了趟老家,顧安那幾個舅舅姨媽給了不少南瓜子,都是他們自留地里種出來的南瓜,把南瓜吃掉或者喂豬,掏出來的南瓜子洗干凈,再曬干就變成白白胖胖的,再用不沾油的鐵鍋烘炒到金黃色,用兩顆牙一嗑,香噴噴的瓜子仁就進了嘴巴。
清音一連吃了二把,怕消化不良不敢多吃,下炕在屋里走了幾圈,做幾個簡單的瑜伽動作,消耗消耗。
她有經驗,吃南瓜子剛吃完不要立馬喝水,不然容易脹肚子。
正房這邊熱鬧,前院更熱鬧,嘰嘰喳喳的,不知道說什么,好像是柳家來親戚了,柳老太的大嗓門都快把屋頂掀翻了。
“前頭啥事兒啊,這么熱
鬧”顧大媽揣把瓜子兒,顛顛的走過去,半道遇上也來看熱鬧的秦嫂子,給她分了半把,“還熱乎呢,趕緊吃。”
“哎喲,謝謝大媽。”
清音自從過了孕早期,就沒那么嗜睡了,經常坐著也坐不住,在屋里一邊走一邊跟玉應春聊天,自從知道顧全就是在玉應春老家勐州那邊當的兵,她對勐州也好奇起來。
玉應春的老家是勐州下面一個縣,縣下面一個鄉,鄉下面一個村子里的,而那個村子就在瀾江邊上,跟旁邊的鄰國就是一河之隔。
這條江,在龍國叫瀾江,但在國際上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名字,叫湄公河。
“小時候我跟堂妹經常去江邊撿石頭,那種很漂亮的鵝卵石,撿回家放在花盆里。”她們那邊因為氣候的關系,幾乎家家戶戶都喜歡栽花種草,院里除了地栽的芒果樹香櫞樹和木瓜樹,還有很多花盆栽的花草,擺滿院墻一圈。
“我堂妹最愛去河邊,她們家吊腳樓邊上都是她撿的鵝卵石,紫色的,白色的,綠色的,全都被水流打磨得圓潤光滑,有的像雞蛋,有的像桃心,足足圍了這么大一圈”玉應春比劃著,清音聽得津津有味。
那樣的生活,該多美啊
對于一個石蘭人來說,她也很向往南方的生活,聽說那邊不會下雪,常年高溫,濕度大,冬天過去旅游特別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