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上第一節課清音就發現,精英小班制就是不一樣,雖然任課教師跟五年制還是一樣的,但講授的速度和重點都不一樣,她以前仗著自己基礎好,照本宣科的內容可聽可不聽,但現在卻不一樣,稍微走神一會兒,老師就講到好幾頁之后
的內容了。
更別說,現在的老師不怎么照本宣科,著重的是臨床思維發散。
怎么個發散法呢
譬如,七年制的老師講到承氣湯證,不會只講最有名的大承氣湯,而是會把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味承氣湯等一些列承氣湯進行橫向對比,涉及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不再局限于這個方子的組成和功用主治,而是能發散到它出自哪里,哪個年代成方,有什么時代特色,以及歷史上哪些醫家喜歡用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方劑學,還結合了經典、各家學說、醫史文獻學等多門學科。
清音以為這樣就夠發散了,不,其實還有更發散的老師還會運用自己的臨床實例,將方子和證型具體化,趣味化,這才是最吸引學生的地方
而這位有趣的老師,就是老朱。
清音終于明白,為啥她說自己在五年制可惜了,因為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講授重點真的不一樣。
下課后,老朱還特意留下清音,“感覺如何”
清音嘿嘿樂,朱老師您藏私啊。”
老朱也只是笑笑,這種區別,主要就是生源不同,培養目的不一樣,教授方式也“因人制宜”。
中醫學院里流傳著一種說法,五年制培養的是普通醫生,能治病救人那種;而七年制培養的,則是未來的中醫科主任,未來的大學教授。
老朱也能看出來,清音雖然意外,但并非跟不上,她的思路甚至比很多同學都清晰,“好好學,抓住最后兩年時間學好理論,基本功扎實了,上臨床才不慌。”
分別后,清音趕緊推上自行車,到小學校門口正好遇見魚魚和穗穗正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
“顧白鸞。”
“媽媽”
“清阿姨”穗穗也跑過來。
快兩個月沒見,穗穗小臉上有了肉,面色紅潤不少,看來余力被捕對她的生活沒造成多大影響,少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父親,卻多了她最愛的媽媽,是好事。
“穗穗也放學了,你是自己回家嗎”
“嗯吶,姥爺說讓我跟魚魚一起回家。”
清音有點納悶,“你姥爺說讓你去我們家玩嗎”
很多時候不是小孩有意說謊,而是他們自己搞錯了大人的意思,聽錯了某個字,所以清音覺得很有必要確認一下,萬一把人孩子接走了鬧烏龍就不好了。
“晚上你媽媽和姥爺會去我們家,接你回家的,對嗎”
“對噠。”
“我們家,家里沒人喲。”
小姑娘軟軟的,不像說謊的樣子,既然家里沒人,清音也打消了送她回家的打算,只能一起接走。
不過,以防萬一還是去跟門衛招呼一聲,說穗穗跟她回家了,待會兒姜院長和姜向晚過來要是沒接到孩子,就去她家里接。
門衛大爺開開心心應下,還讓她路上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