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童趕緊跑上去,抱下來一個紅色的大盒子,他的是一雙紅黑色相間的,尺碼也大了很多。
倆孩子穿上,嘗試著扶著墻站起來,剛開始掌握不好重心,輪子一滑,倆人要么前傾要么后仰的,可玩了十分鐘就熟練多了,尤其是陳童。
他爸可是戰斗機飛行員,娘胎里自帶的平衡感杠杠的,沒幾下就能熟練地“滑翔”了。
“別著急,先把腿彎著,別站直”
“對,然后感受一下底下的輪子是怎么發力的,找著感覺沒”
“魚魚你慢點,這樣,先拉著我的手,慢慢的”
很快,倆小孩就在屋里滑起來,兩老口也不嫌吵,很少有能陪著孫子的時候,自然是他們想
干嘛就干嘛。
清音看魚魚開心得都快飛起來了,一張小臉興奮得紅蘋果似的,心說早知道魚魚會喜歡這東西,她也早點給她買,上輩子偶爾從市民廣場經過的時候,還經常能看見好多小朋友穿著輪滑鞋做訓練呢。
那個時候好像每個小孩都有至少一雙,父母不會滑的還要去請教練教,學費也不低呢。
誰能想到,她六歲的魚魚居然就提前這么多年享受到那個時代小孩的快樂了呀
“謝謝陳阿姨,您看您每次都這么記掛著我們。”
客氣什么,魚魚就跟我孫女一樣,從小看著她長大的。”說著,又趕緊讓兩小只回來,把頭盔和護膝護肘都戴上,怕他們跌倒弄傷自己。
清音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雙溜溜鞋將在整個書鋼,不不不,整個書城市興起一股潮流。
果然,才剛走出陳家,隔壁的沈飛揚和劉紅旗站在二樓,看見他倆手牽手的“翩翩起舞”,明明是在移動,但腳底板卻沒離開過地面,連忙問“陳童,顧白鸞,你們穿的啥”
“溜冰鞋。”
“你們要去溜冰嗎大夏天的可沒冰。”
“不啊,大馬路上也能滑。”陳童再穩重,畢竟也是孩子,原地表演了個轉圈,可把他倆羨慕壞了,連問哪里買的,多少錢。
沒走幾步,又遇見書記家小孫子,也是一樣的問題,等回到杏花胡同這邊,孩子更多,大家直接把他倆圍在中間,又看又摸的,反正錢不錢的無所謂,他們就要
“媽媽我要溜溜鞋”
“溜啥溜,你新鞋不是昨晚才穿上嘛”
“我不要布鞋,我要陳童和魚魚這種帶輪子的溜溜鞋”
家長們一看,那漂亮,那洋氣,肯定老貴了,只能轉頭給孩子屁股上來兩個大巴掌,“邊兒去,石蘭省沒這鞋子,要買你們上京市買去。”
魚魚這老實孩子“京市也沒有,穗穗和她媽媽去看過呢,都沒有。”
于是,話題很快轉到南方到底怎么了,這幾年到底發生多大的變化,到底有多發達的討論上來。
這個說他家遠房親戚去年去了南方,過年就戴著金表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