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這人,她對下屬要求嚴格是嚴格,但也大方,現在廠里同意他們從盈利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績效獎金發放,清音自己不藏私,都是按照工作量來發放的,絕不會虧待那些愛學習、愛鉆研、愛干活的員工,短短幾年,年輕醫生們個個都有房有車自行車,外頭都在傳他們待遇比區醫院還好。
就連祖靜也來向清音打探,“你知道的,我雖說也在區醫院,但卻是坐冷板凳的,績效工資不高。”
清音點頭表示知道,她在那里熟人很多,剛開始組建中醫科還是受書鋼衛生室的啟發,想著中醫或許迎來發展時機,當然也是眼紅書鋼小小一個衛生室就能有這么多病人,想著中醫嘛,學的都差不多,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尤其是實習的時候聽說祖靜跟清音是大學同學,區醫院就很心動清音本人挖不過來,挖她的同學不難吧
結果祖靜倒是留下來了,但現在都正式工作兩年半了,依然是坐冷板凳。
“病人還是看我年輕,不信任我。”
清音其實想說年輕只是一個原因,自己當初也年輕,秦解放也年輕,但現在他們的病人都不少,最關鍵還是自身技術得過硬。只要有一個,有一次,是被他們看好的,病人都會記在心里,以后再有點頭疼腦熱,或者身邊親朋好友哪里不舒服,他們都會給帶過來。
“說得俗氣點,做中醫跟開小吃店是一樣的道理,只要你的店在那里,只要你的東西好吃,吃過的都會成回頭客,會客帶客,客人多了,慢慢就做出口碑來了。你大姐夫就是做小吃的,這些經歷你可以問問他。”
洪江的小面館生意越來越好,已經成了書鋼門前的招牌,甚至有人大老遠的慕名而來,就為了吃一碗他親自做的面。
同樣的道理,沒有任何一個中醫是坐診第一天就“自帶流量”,都是一天天、一張張處方、慢慢熬出來的。
祖靜臉色有點尷尬,她明明是來打探工資的,怎么最后又被推到大姐夫那邊了。
最近她父母從老家過來投靠她,因為弟弟妹妹沒考上大學,也沒復讀,都去南方打工了,祖老爹老娘也不想再留農村辛苦的種地,村里人人都說他們家飛出祖靜這只金鳳凰,他們該享福了,于是就卷著包袱來投奔“最有孝心”的祖靜。
可祖靜沒什么病人,只能拿基本工資,快三年了還沒大姐一個零頭高,更別說大姐夫的小面館,生意火爆得不像話,連小工都招了三個,供吃供住,工資也沒比她低多少,每天不知要進賬多少她心態有點失衡了。
大姐夫現在也不怎么忙,每天就在小面館里轉轉,看看生意,然后不知道去哪兒溜達,到飯點兒再回來,可大姐身上的衣服卻越來越漂亮,皮鞋皮包戒指項鏈手表哪一樣,都是肉眼可見的貴。
就連他們家孩子穿的,都比祖靜穿的貴。
她一想到自己上了五年大學,居然還不如半路出來打工的大姐和大姐夫,心里實在是高興不起來,原本的天之驕子的傲氣也在日復一日的冷板凳中逐漸沒了蹤跡。
現在的她,就想掙錢,掙多多的錢,讓父母跟著她揚眉吐氣
清音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祖靜這是又鉆牛角尖了,也不想再跟她談錢的事,而是真心實意勸她“曲線救國”“既然傳統中醫難發展,那不如搞點中醫特色的針灸推拿和康復技術據我所知目前東城區還沒有醫院搞這個,我覺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有前途。”
尤其是以后各種外傷車禍啥的增多,骨折康復,以及頸椎病腰椎病,風濕面癱啥的,都是中醫康復的優勢病種,要不是書鋼場地有限,清音都想再建設一個康復科出來。
“可我也不會啊。”
“學唄,咱們有五年本科的基礎在,經絡腧穴理論都是共通的,你只要用心學,肯定都能學會。”就是學不會,也還有很多專家可以跟著學,都在區醫院的平臺上了,只要自己臉皮夠厚。
“哪怕沒有完全學會,也不用怕,上了臨床慢慢的完善,針對性的查缺補漏。”沒有哪個醫生是把所有知識一字不落掌握了才開始看病,都是邊看邊學。
用后世的網絡用語來說,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沒有你想的那么高端那么精密。
可祖靜依然沒受到鼓舞,皺著眉頭吐苦水“我現在每天下班還要給爹娘做飯,晚上還想搞點別的掙錢,平時在單位又不想看書,感覺好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