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輅離開安寧宮后,被迎面而來的寒風一吹,不由一個激靈安寧宮的銀霜炭燒的溫暖如春,而他方才又格外緊張,自是體熱。
如今順利出得門來,一經北風,那點燥熱迅速被吹散。
但心卻是像漸漸燒起來的炭盆他能夠順利走他的仕途了
大約是被他那視死如歸的態度震撼到,太上皇很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取了張畫符給他,就放過了他。
姜離原來是熱血卷王型嗎那氣場有點不合。
于是瞧過新鮮后,就走流程送符紙讓人告退了。
從安寧宮離開西苑,需經過凌霄宮也就是說逢年過節來給太上皇請安的朝臣們,都會路過這座仙宮,能看到他們那些已經換上道袍修仙的前同僚們。
商輅哪怕沒特意去看,耳邊也能聽到叮當不絕的敲打銅鐵之聲。
落在商輅耳中簡直是晨鐘暮鼓一般令人警醒。
他一定要辦好這趟出使差事
不成功便成仁
次日,商輅便從京城帶著使團出發,一路少有停歇,經宣府出關去。
而在宣府,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情報。
原本,商輅是準備去重點攻略被架空的大汗脫脫不花的。
然而在例行收集信息時,卻意外從宣府總兵楊洪那里得知了一件事。
這在邊關看來本是一件小事
七月戰事初期,瓦剌是勢如破竹打下了不少邊關城鎮。最要緊的咽喉重城宣府大同都岌岌可危,以至于朝廷不得不速速增兵。
“那時也先親率人去打大同,宣府這邊便是阿剌知院。”
作為敵人對手,明朝廷對于瓦剌舉足輕重的人物自然都有研究,對他們的重要性也做過排序,前三名便是大汗脫脫不花名義上第一,太師也先,貴族阿剌知院。
楊洪翻出一封阿剌知院當日攻城時,命士兵射進城來的書信。
大致意思便是我部向來與大明有貿易往來,大家做生意不是很愉快嗎這次是太師也先非要進犯大明,他勸不聽啊。
這樣吧,反正宣府這里向來就是馬市之所,要不咱們別打了,打開門做做生意
當時楊洪根本不肯信那時候阿剌知院已經打下了宣府周圍的一圈軍堡城池,鬼才信他啊
就像一個惡霸把你家周圍的朋友都揍了一圈,然后勸你開門,說我不打你咱們一起玩吧,誰能信
但現在想想楊洪與商輅湊做一堆看書信,再復盤下朝廷援軍一到阿剌知院就從城下撤兵的事兒難不成人家是真心的本來就是為了應承也先隨便打打,然而彼時邊關各守備太爛了,才讓人家輕輕松松一路打到了宣府。
“阿剌知院已然年老。”
年老之人銳氣已失,求的是個穩定。
也先勢如破竹的時候,他都不甚贊同,何況如今
行
至此換攻略目標,是有些冒險的。畢竟阿剌知院與也先一樣,都是手握重兵進犯大明的主力,跟脫脫不花這種擺設大汗不同。
但,正因他為瓦剌貴族又手握重兵,他是要顧自家部族和手下吃穿用度的
商輅決心一試。
人生處處是危險,怎么能不冒一點險。
在冬至來臨之時,朝廷收到了瓦剌貴族阿剌知院的遣使
使臣沒有什么虛詞,很耿直傳達了阿剌知院的原話“凡我下人,皆欲講和。"不但言辭不虛,行動更不虛阿剌知院所率部落已經以冬日無糧撤軍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