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溪先表明沒有催促的意思,只是問一問既然有過種牛痘成功的例,是不是很快就能推行于民間
那她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宣傳工作了。
不得不說,書坊的便利,或者說掌控輿論的喉舌的好處,真是越用體會越深。
茹大夫卻搖了搖頭,交給了她一沓極厚的書稿。
“還請高姑娘再給我們一段時日,將種痘術完善。”
姜離好奇湊過去,一眼看到題目種痘要旨概略。
姜離這么厚,是概略嗎
高朝溪也驚了一下,然后從章回目錄開始看起。
“種痘之要可分二十八章。”
“如選苗、蓄苗、天時、刀式、痘衣、病情、補種”
這一刻,姜離心里只有一個想法果然,專業的事兒就得交給專業的大佬
她以為的種痘術取牛痘,給人種痘。
大佬搞出的種痘術二十八個大章節,三百頁資料,還只是概略綜述。
茹大夫甚至還有些不好意思“如今這一版實在是粗陋。”
畢竟才剛開始正式實踐,許多從前推演出來的理論,只怕都要推翻了重寫。
茹英芝認真道“九州萬方天下萬民皆畏天花如虎,如不能做的穩妥些就急急忙忙推行一旦推行伊始出了什么大紕漏,有孩童因種痘而夭折,甚至只是留疤影響科舉入仕,只怕就很難再往下推了。”
人總是畏懼未知的事物。
茹英芝熟練地翻到其中一頁“如今種痘的成人,體質不同便已經出現了三種表現我將其分為順、逆、險三種情況,將他們十八日的痘疹表現都畫了下來。”
“還需要再比對下之后的種痘人,再有,孩子到底體弱,遇到險的出痘情形,陪伴在側的家人能好生照料才是性命攸關這些一定也要都畫下來”
茹大夫說起專業問題來滔滔不絕,旁人一句話也插不上。
看著手中初稿那令人安心的厚度,以及茹大夫這種過人的科研態度,姜離和高朝溪很快告辭,表示種痘術何時算是完善可以推廣于民間,全由茹大夫說了算。
于是直到景泰元年秋,茹大夫送來了消息。
書已成。
從去年臘月到今年秋天一整個四季輪回。
種痘術最后一章天時的資料,終于收集完備。
別院燈下,茹英芝落下最后一筆的瞬間,心中竟然是奇異的平靜。
抬頭與對面幫她校正書稿的女兒相視一笑。
從明日起,她們的生活估計再也不會消停,將要走進一種陌生的日子里去了。
茹英芝起身,看向外面皎皎月色。
哪怕對著天地神佛,都能坦然起誓她已然窮盡畢生之力。
她對得起自己的醫者之心。
“怎么可能”同行相輕既是俗語也是真理。
比起旁人,太醫院的太醫反而是最難相信接受這個消息的他們一個個都是家傳的國手圣醫,都不敢想能解決天花瘟疫,一個普通的民間女醫能做到
然而他們準備的所有質疑,在事實面前,終究像是被卡住脖的鴨子一樣啞然。
事實勝于雄辯。
茹英芝呈上的不僅僅有民間志愿者的種痘成功案例,甚至還有她自己的孫兒孫女。
她今年剛過四十歲,家中兩個孫輩正好都是三四歲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