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稚和陸予琛走上觀景亭,站在那兒觀望了一會兒。
江稚發現沙灘沿線確實有幾個出口,但也并不是所有出口都有工作人員守著。
沿線確實有很多家餐廳,基本上都是自助和海鮮燒烤。
“走吧,”江稚回頭對陸予琛道,“我知道去哪里找餐廳了。”
說完他抬手牽住陸予琛的手,和他一起從觀景亭上下來。
xq又牽手手啦
他們兩好甜,總有一種相愛又有一點點疏離的感覺,這種感覺別的嘉賓之間就沒有。
我覺得小簡和何老師之間也有點兒這種感覺吧但是又有點兒不一樣,小簡和何老師應該是身份上的差距造成的
小簡和何老師也很甜啊兩人相處得很融洽和諧,相敬如賓
江稚和陸予琛小心翼翼從觀景亭上下來,朝著沒有工作人員守著的出口方向走。
江稚道“我猜,這條路進去,應該能摸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正說著,江稚一抬頭,就看到前面不遠處拐角,有一排小小的矮房,矮房第一間的墻上貼著一塊指引牌,上面寫劉婆婆特色面館,直走50米。
這樸素的指引牌把江稚逗樂了。
“是一家小店,”江稚笑瞇瞇地回頭,對陸予琛道,“看來找到了。”
陸予琛點點頭,沒說話,只乖乖跟著江稚走。
陸老師這咋的了怎么變好乖
老婆太能干,陸老師自知派不上用場,只能乖乖跟著走bhi
兩人順著指引牌找到那家面店。
門臉兒很小,如果不是外面那張指引牌,路過應該很少有人會發現。
江稚直接道“我們進去吧難得找到這一家。”
陸予琛表示贊同,二人便一前一后走進了這家面店。
金導規定不能問關于餐廳的任何信息,江稚思酌一番,決定試試能不能旁敲側擊。
“老板,”江稚朝店內喚道,“開門了嗎”
現在還不到正點午餐時間,店里看不到人影。
“來了”有個人從后面掀開門簾進來。
是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婦人,身前圍了一條圍裙。
江稚笑著道“老板,我們走累了,來這兒歇歇,中午打算在這兒吃,你這兒有什么可以推薦下”
那婦人擦擦手,樂呵呵地“我們這兒只有面,而且是本地人光顧居多,不知道你們吃不吃得慣。”
“沒關系,”江稚擺手,“外面的那些自助燒烤我們都吃膩了,偶爾也想嘗嘗新鮮的。”
“那你們可來對地方了,”婦人笑道,“我們這附近就咱們一家面店,以前這片沙灘沒開發的時候,住海邊的客戶都會來我們家點上一碗熱乎乎的海鮮面,老好吃了,我們可是開了得有二十幾年的老店。后來這附近搞開發,越來越商業化,老住戶們都搬走了,來我們這兒吃面的客人就少了。”
江稚和陸予琛對視一眼,知道已經從對方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既然如此,江稚也便不急了,坐下和老婦人聊了起來“這樣,那你們怎么還開這兒呢沒想過搬到別的地方去”
“搬什么呀”老婦人頗不贊同,“我們生意少歸少,總還是會有人來光顧,基本上都是好我們這一口的老客戶,就前兩天啊,還有個搬到隔壁區的客人開了一個多小時車,特意來我們這兒吃面呢”
江稚溫和道“那感情好,看外面的牌子,姐姐你們家店的店名是劉婆婆面館,您這么年輕,這位劉婆婆應該不是您吧”
“哎喲”婦人被江稚逗得,樂得合不攏嘴,“你這小年輕,嘴可真甜,我這年紀都比你媽還大啦,你得叫我聲阿姨,不過,劉婆婆確實不是我,是我婆婆,這家店是我老公他爸媽開的,前年我婆婆身體不好,住院了,我和我老公就尋思著,問他爸媽把這家店盤下來了。”
“不過你們放心,我們手藝是一樣的,我們家的海鮮面,靠得是食材新鮮、湯底純正,每天的海鮮都是活的,碼頭進貨,保證肥美”
江稚道“那我們就放心了,不過姐姐,我們得先在您這兒坐會兒,等到飯點了再開飯,您不介意吧”
婦人看了看跟在江稚和陸予琛身后的攝像師和幾個工作人員“你們應該不是普通游客吧來這兒拍電視”
婦人的觀念比較淳樸,以為舉著攝像機就是來拍電視的。
江稚回頭看向陸予琛“這”
陸予琛從江稚身后走上前“對,姐姐,我們就是來拍電視的,不過不是電視劇,是電視節目,您這兒的面要是真好吃不介意的話我們還能幫您宣傳。”
“那我必須把我的看家本領拿出來,”婦人笑呵呵地,又用自己的圍裙擦了擦手,“既然你們不急,就隨便坐,我先去后面和面,一會兒想吃了就告訴我,我給你們下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