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予不要,一再硬撐,嘴皮子凍得烏青地說“不用不用,只是外邊風大,教室里很暖和,不冷的。”
老太太執意,不容拒絕。
陳時予被迫先披上,條件反射性瞧向斜對面。
細嚼慢咽的關姀對此漠不關心,只在乎面前的飯菜冷熱,眼神都不想給一個。
吃完先一步離開英語角,拐角處遇上班里的同學,對方回頭望望陳時予,也認得老太太是關姀的家人,挨近了問悄摸關姀“那是你誰呀”
關姀面不改色“不是很熟,沒什么關系。”
“咋跟你奶一起呢,你們都一處吃飯了。”同學八卦,脖子伸得老長,東瞅西看的。
關姀編謊都不帶打騰的“我奶幫別人忙,順帶照顧她一下。”
同學了然,“哦”了聲,用胳膊肘頂頂她“還以為是你哪個親戚,還好不是。”
關姀斜睨旁邊,對這種好事的碎嘴子感到一視同仁的厭煩,不予搭理。
然而同學不懂何為邊界感,口中不住地“嘖嘖”,讀書不咋用功,指指點點倒是在行“那個人看著有夠磕磣,穿成那樣,一身破爛,好臟啊,一點都不愛干凈,她怎么會來我們學校讀書,真是的”
關姀沒接話,她個子高,腿長,兩步能抵人家三步,走快些幾下就讓對方趕不上了,必須邊快走邊追才行。
同學累了,歇歇氣,喊她“你走那么快做什么,等等我呀,慢點。”
關姀充耳不聞,似是沒聽見。
未察覺出她的異常,同學心大,全然沒反應過來。
關姀哪會等對方,先半分鐘進教室,反手合上門。
那位同學后面進來,也不知道門是她關的,一個沒停住直沖沖就要撞門上,好在被其他人及時拉住。同學腦子一懵,立馬沖教室里質問“誰關的,大中午人都沒回來幾個,關什么門啊”
里頭還在寫題的前排學生不滿,瞪他一眼,不給面子懟他“就你嗓門大,小點聲兒行不,一張嘴三里地外都能聽見你跟鴨子似的。”
同學理虧,可不服氣“怎么說話呢你。”
前排學生給他一個白眼,當他發病沒吃藥。
午休期間,戴方玉到教室查班里的人回來齊沒,瞧見窗戶上貼的那堆書后,皺了皺眉頭,勒令誰放的趕緊拿掉。
書本不好好愛惜,擋玻璃上當紙板遮光,老師可看不慣這種行為。
班里沒人應,都不站出啦承認。
戴方玉親自上前,拿下一本書翻開第一頁,看清上面的名字后,臉色頗為復雜地變了變,良久,忍住脾氣,沒發火,僅止拍拍趴在桌上睡著了的關姀,溫聲示意把書全撤下來。
關姀睡眼惺忪,嗯了一聲,答應了,可不立馬去做。
念著她家的變故,戴方玉同理心強,以為孩子是遭了打擊才這樣,可能是在家里待久了,不習慣直視外面暖和的陽光。戴老師還有點心疼她,嘆嘆氣,沒說什么,對其縱容了。
一中初中部每年都比高中先放假,考試也提前一周。
初三年級共九科考試,安排得比較緊湊,按“語數外正史地物化生”分別排到周三四五這幾天考完,每天考三門,上午上門下午一門。
之前缺的課關姀很快就自學回來了,她對學習一貫不懈怠,很用心。
趕在最后兩天復習完所有知識,關姀考得也稱心,一道空不留,卷子上所有題都會,可謂輕輕松松。
而隔壁的陳時予就沒那么順遂了,班主任程從軍“善解人意”,念及陳時予剛來,找她談話,讓其自主選擇是否參加期末考試。
可以考,當是體驗一把這邊的制度,也可以不考,早些放假回去休息,等過后要補課了再回校。
程從軍話里話外的意思是不建議陳時予參加期末考試,畢竟摸底考試的難度也就比平時的月考難一些,其中還涵蓋了部分中考內容,陳時予摸底考試都毀了,期末多半拖后腿,保不準還會是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