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正好在聯合銀行門口經過,忽然停下來看著聯合銀行的牌子,疑惑的問道,“你們的銀行倒閉了?”
“看你說的,我們銀行當然在正常的營業當中。”站在門口的銀行員工不樂意了,雖然平時因為聯合銀行的利率很低,生意非常不好,但距離倒閉還很遠呢。
聯合銀行門口的冷冷清清讓男人大為奇怪,疑問道,“真的,你們銀行有什么業務?”
“可以存錢,可以取錢,目前就這么多。”銀行員工面色一肅認真的回答道。
男人看著不遠處的另外一家銀行,自己剛剛從那一家銀行取錢出來,銀行門口還排著漫漫的長隊,而聯合銀行門口看起來則十分正常,就如同平時營業一樣,兩相對比,聯合銀行這邊忽然有種特別的安全感,直接開口道,“我要存錢!”
利率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重要了,能夠存錢取錢成功,比什么利率重要的多。
銀行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擠兌,這個理論上擁有無數現金的地方,怕的是儲戶來取錢。成群的儲戶或取回自己的錢,或將大量的資金轉移到其他更安全的機構。同時,并不僅僅是存款人取走他們的錢,借款人也會知道銀行可能還完貸款后不能續貸,而選擇違約。
對于那些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來說,流動性危機——尤其是缺乏可用資金,融資成本提高以及減少現金流的不良貸款的增加這些問題也是非常致命的。
第一場擠兌出現在羅馬帝國,我美利堅堂堂新羅馬,出現這種情況絲毫不奇怪。當貨幣市場投資者得知,該銀行的貸款組合出現問題的時候,熱錢忽然離開,銀行被迫向政府機構借款得以存活。
理論上這是銀行度過危機的最好辦法,不過合眾國并不存在中央銀行,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都存在二十年,就在重重反對之下關門了。所以這種一般其他國家銀行可以選擇的脫身之策,就單獨在合眾國實現不了。
史上兩次建立中央銀行的嘗試均遭遇挫折:之后再未有建立中央銀行的嘗試。因為任何銀行改革方案只要涉及中央銀行的建立,無不遭到合眾國公民反對最后以失敗告終。
合眾國歷屆財政部長不斷擴大財政部職權,采取投放或收回財政部盈余貨幣的間接調控方式來干預貨幣市場。由于聯邦財政部本身不是中央銀行,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亦不能調動各私人銀行的儲備金,其采取的間接調控方式往往不足以應對突發的金融危機。事實上,它只具有一定的防范金融危機的功能,而不具有反危機功能。
芝加哥每日時報似乎明白自己的無心之失,造成了芝加哥市民的恐慌,作為一個有態度的報紙,主編艾伯特馬上開始進行補救,派出了資深掏糞工穩定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