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億點點本質,引起了瑪麗·畢克馥多次隱晦的偷看著這個張揚的奴隸主。如果瑪麗·畢克馥要是一個男人,估計就是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可她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難免被世俗所影響,雖然第一次謝菲爾德口口聲聲說,他已經是一個中年男人。
可實際上奴隸主也不過是三十歲出頭而已,作風雖然邋遢了一點,卻不改卓越的生活,造就了奴隸主相當年輕的本質。
“我和蓋爾、麥克海爾的戲加起來也就不到半個小時對吧。他們兩個跑到巴西的黑歷史就不要提了。”謝菲爾德一陣偷笑,等著群眾演員用餐完畢,下午還有緊張的拍攝。
這一次的電影應用了許多新的手法,以及對老式電影的改變。在默片時代,電影是十六幀的,但是如果加上音效的話,聲音和膠片就會出現不協調。有聲電影的幀數都是二十四幀!
早期的無聲電影的幀率大多數都是十六幀,但是由于攝像機由手搖驅動,所以在攝影過程中經常改變幀率來表現情緒。要改變影院中的幀率,還可以通過調節放映機的卷片機構電壓變阻器來完成。
無聲電影常用比拍攝時更高的幀率來放映。雖然幀率足以讓人感覺到運動,但往往被認為是在放快鏡。通過放映機上兩片式或三片式的快門,將幀率提高到觀眾看到的兩倍或三倍。
這是新標準的首次應用,不但工作人員要重新適應,之前出演過演員的電影同樣也需要適應,反而謝菲爾德這幫真正的奴隸主不知道這種區別,根本不用適應。
幀數越高越流暢,實際上從謝菲爾德這個商人的角度上來講,選擇二十四幀這個標準,肯定是為了省錢,二十世紀初的驅動膠片還是相當昂貴的。又不是不能用的理論,可以通行所有行業。
有合眾國首富的加持,在聽瑪麗·畢克馥叫了幾十次父親之后的第三天,謝菲爾德終于從自己的莊園走到了士兵集合的地點,進行自己第二段戲份的三分鐘演講當中。
遠處仍然有非常多的市民在圍觀,這一次他們沒有失望,謝菲爾德騎著馬,在三千多士兵面前的土坡上停下,牽著馬繩進行戰前動員,言辭激烈的指出聯邦政府的決定過于草率,“本質上這就是對整個南方公民的搶劫,如果我們不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讓這些楊基人知道困難,在南卡羅萊納、佛羅里達的自由被剝奪之后,他們的標準就會強制推行到所有迪克西人的家園當中。”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反抗的決心,我敢斷定其他蓄奴州就算是留在聯邦政府,應該有的權利也會被馬上廢除。我要再次強調,黑人不是不可以釋放,但所有人必須得到相應的補償,而不是等著楊基人上門洗劫我們的財富。”謝菲爾德看著下方的士兵大吼道,“所有迪克西人拿上自己的槍,馬上走上戰場。”
軍團長萬歲,自由萬歲!遠處傳來的聲音讓謝菲爾德微微一愣,好像劇本上沒有這一段,是周圍圍觀的新奧爾良市民,一些老頭子稀稀拉拉的喊著,很快就變成整齊的聲浪。
這些歡呼飽含感情,謝菲爾德怕重來一次,勒住馬頭用馬鞭向北指著大喊道,“自由的迪克西人,向北進發吧,給楊基佬一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