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時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就已經無法在發動第二次戰爭了,甚至蘇聯也克制解放全人類怎么辦?那就會輪到英美開戰,英國人能交出來世界霸權,英美關系就血濃于水。如果不交,就是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
這個預防針甚至不用謝菲爾德說出來,他可記得二戰之前,聯邦政府戰爭部里面,是有對英國開戰的計劃的,叫紅色方案。
制定和英國開戰計劃的原因,是美國感到英國為了保持世界霸主地位而刻意壓制自己。猜想英國人為了保住世界霸主地位,任何事情都做得出來,因此美國要做好先發制人的準備。
“下雨了!”將幾位貴客送到莊園之外,謝菲爾德才發現還不錯的天氣說變就變,讓保鏢頭子安排幾個政界重要人物的車,護送他們離開。
就在三天之后,謝菲爾德收到了兩百萬美元的采購坦克采購合同,輕聲自語道,“蒼蠅再小也是肉啊,坦克的附加值還太低了一些。”
在合眾國這邊,謝菲爾德利用最后的時間走程序的時候,歐洲東線戰場的廝殺再次開始,冒著西線被英法聯軍捅屁股的風險,德國總參謀長法金漢從西線調集的大軍抵達東線戰場,在這之前帝俄西南方面軍司令布魯西洛夫已經采取了先發制人的進攻。
法金漢制定的進攻計劃,分成三個路線,德**隊將主攻北線威脅帝俄首都彼得格勒,同時對南線的奧匈帝**隊進行支援。
在此之前布魯西洛夫的進攻已經不得不停了下來,帝俄后勤對前線的馳援不利已經暴露無遺,經過幾乎一周的交戰,第八集團軍顯露疲態,反攻之時終于到來。
奧匈第7集團軍先于德軍有所行動。令他們意外的是,曾經看上去非常強大的俄軍第八集團軍一觸即退,主動向后退縮。奧匈軍隊立即投入更多兵力。
北線得到了大批生力軍的魯登道夫,得知了奧匈軍隊巨大進展的他,又將總參謀長的進攻計劃進行了一番修改,派出一個集團軍形成中央戰線,這一次的進攻,就形成了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兩百三十萬德奧聯軍全線進攻的局面。
魯登道夫將修改的計劃下發給參戰各部隊,將作戰計劃命名為皇帝揮劍,在電報當中寫明道,“各參戰部隊,為了皇帝,為了帝國!”
鑒于盟友的成功,德國部隊加快進軍。第一、第二近衛師表現出強勁的戰斗力,一舉突破當面俄軍的防線,進而影響波及西南方面軍全線。反擊第二天,俄軍在戰場上扯開一個四十公里寬的大口子,德軍和奧匈軍不斷涌入。
“為了皇帝、為了帝國!”數百公里的戰線上,五千多門大炮巨響下,德國士兵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包括俄軍第八集團軍在內的三個集團軍被依次擊潰,從愛沙尼亞到烏克蘭,帝俄的土地在以驚人的速度被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