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科威特帕夏的轄區已經被托管,已經不再奧斯曼帝國的控制當中,穆罕默德六世最終公開宣布,并且下達詔令認可了威廉帕夏的領地范圍,包括巴士拉以南,科威特、卡塔爾、巴林、一直到阿曼的邊境阿聯酋,一共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科威特帕夏的領地。
對此應付希臘軍隊入侵的凱末爾也默認,反正波斯灣的土地早已經丟失了,蘇丹承認或者不承認都是一樣的,而且凱末爾也通過聯絡人對科威特方面保證,保證包括亞美尼亞饒基督徒安全。
不過在之后的幾年,西亞美尼亞的丟失是蘇聯干的,這和謝菲爾德就毫無關系了。
希土戰爭還在進行的同時,協約國則在撲滅歐洲境內的革命烈焰,沒有精力對希土戰爭進行過多的干涉,比起干涉希土戰爭,協約國更加愿意把精力放在蘇俄身上,組織干涉軍配合高爾察克、鄧尼金進攻蘇俄。
巴黎和會之后的三年當中,世界大戰的余波還遠沒有平靜。直到聯邦政府倡議召開華盛頓會議,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主力艦的噸位三萬五千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十六英寸,并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175:175。此外還規定賃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標準排水量、火炮口徑。
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所有后續才算是全部完成。
因為聯邦政府已經換屆,奴隸主對這一份條約毫無關心,這三四年的時間他聯合國內的財團,在美洲互相配合,將歐洲資本排擠出去,這一次終于算是成功了。
與此同時,中東領地的基督徒獨立建國的呼聲也日漸高漲,經過華盛頓海軍條約,謝菲爾德已經看出來,又過了三四年的時間,現在英國人明顯比戰爭剛剛結束的那一年冷靜了許多,已經不太情愿的把合眾國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這也許是希望爭取時間,利用廣大的殖民地恢復本土的經濟。但這也表明,至少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英國對合眾國已經開始采取了忍讓的態度。
這就好,謝菲爾德摟著安妮,看著漸漸長大的兩個兒子,開口道,“親愛的,希不希望我們有一個自己的領地錢當然是很重要了,但是如果有權利互相扶持不是更好么”
“你想在自己的領地上獨立建國了”安妮笑瞇瞇的反問道,“什么時候。”
“什么時候都行”謝菲爾德滿懷信心的道,“到時候我們一起去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