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不是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哀嘆世界的腐朽,認定人生而孤獨且一生中永遠伴隨著失去”
或許對太宰治和那些鹿島響希見過的人來說,這些問題真的非常重要,思考這些既讓他們感到迷茫和恐懼,卻也能讓他們更加接近世界和生命的本質。
但在鹿島響希看來,會去思考這些事情的太宰治和自己見過的那些死后遲遲不肯成佛,整天嚷嚷著“我死都死了怎么還不能進入長久的安眠我不要成佛我要變成四散消失的塵埃”的家伙們又何嘗不是一種中二病
只不過,那與鹿島響希自己的中二病不是同一種類型。
是的,鹿島響希有自己身為中二病的自覺,并且從不以此為恥。
他覺得太宰治大可以和自己抱有同樣的想法。
但因為是太宰治先把他自己看得比鹿島響希這個中二少年更“高貴”的,所以鹿島響希才反過來居高臨下鄙視他。
大家都是中二病,誰又比誰更高貴
你能鄙視我,我自然也能反過來居高臨下對你指指點點。
鹿島響希理直氣壯地想。
“給你說說我認識的某個英年早逝的哲學系大學生的觀點吧。”
鹿島響希說。
“他認為人生的真理就是必然的離散,是無數無疾而終,是許多猝不及防的被迫告別,是一次又一次突如其來的被拋下。”
“換言之,離別是一切的宿命。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擁有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姿態和方式,對自己所珍視的人或物好好道別的機會。”
“聽到這里還是挺有道理的,對吧”
見太宰治神色有些怔怔的,似乎被自己轉述的理論引起了共鳴的樣子,鹿島響希話鋒陡然一轉。
太宰治感覺到了某種不安。
但他還是點了點頭畢竟鹿島響希轉述的那位哲學生的話的確很有道理。
就聽鹿島響希發出一聲再明顯不過的嗤笑
“但那家伙接下來的話就很沒道理了他認為正因如此,人才該在每一次分別時做好永別的覺悟,帶著這樣的覺悟去對每一個珍視的人說每一聲再見”
這什么神經病理論啊
跟今天放學時的確會分開不假,可是明天上學時就能再見到的同學用永別的覺悟說“再見”
怕不是有什么大病
“的確,影視劇或者動畫漫畫,乃至小說游戲里經常會出現那種青梅竹馬突然要搬家,走之前甚至來不及跟主角道別,伴隨著越開越遠的卡車,兩人一個坐在車上用力揮手一個跑在車后拼命追車,從此一別經年,失去聯絡”
但普通人一生能遇見幾次這樣的特殊情況
鹿島響希不反對因為不知道離別會在什么時候到來,而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將每天都當成最后一天一樣彼此珍視著度過不如說這樣積極的想法他再贊成不過。
但像那位哲學老哥那樣將每一次分別都當成是永別,每一聲“再見”都說成是“再也不見”,別說自己這邊會不會因為神經繃得太緊,隨著時間的流轉負擔一天大過一天,說不定哪天就會因為自己給自己加的“覺悟”太沉重而精神崩潰,就是對被道別的另外一方來說,這樣的做法也實在太不體貼了
“任何人每天被人用一副永別了朋友啊的姿態說再見,都會感覺太沉重了好嗎”
而且這樣的道別根本不會讓大多數人感覺被珍視,只會讓人家感到困擾和被冒犯
“再喪也要有個限度,至少不能打擾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鹿島響希說到這里,贊許地拍了拍太宰治的肩膀
“這點太宰你就做得比我認識的很多人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