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本文盡量客觀,但還是建議謹慎思考。
部分人物生卒年月為劇情服務,
秦王政九年,
彗星襲天,
咸陽北宮,
扶蘇睜開眼,看到的是昏暗的殿宇,什么也看不清,他沒有妄動,躺在榻上,摸著自己的手,手掌柔軟,肌膚滑嫩,沒有練劍用刀筆形成的厚繭傷痕。
如果這是他的身體,那么此時應該是在他啟蒙前,現在他應該還住在北宮。
最初的記憶里這座寢殿叫春華殿,他幼時跟隨母妃居住在此,后來母妃去世,他也在此居住了很久,直到長大搬出后宮。
父皇大概是覺得他住了很久,也就沒有把這座宮殿賜給別的妃嬪居住,只是隨著他的離開,這座宮殿到底也不是往常的模樣了。
時移世易,物似人非,他確實很久沒有在這座宮殿居住過了,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在“自己”身軀里醒來時,已經是要從后宮搬出去的年紀了。
也正是因為他不是第一次在另一個自己的身軀里醒來,他才這樣平靜,在此之前,他經歷過上千次這樣的事,有在統一天下后,或是在議焚書前,又或者是在即將要坑殺方士時,當然,也不乏泰山封禪時。
但他卻并不能改變什么,無論是身邊人的生死還是大秦的興亡,那都不是他可以掌控的。
曾經扶蘇也想過要為自己的行為彌補,但隨著他不能自控,他意識到,所謂的“重生”并不是恩賜。
他只是作為一個配角,旁觀主角波瀾壯闊的人生,順便作為他她最初展示風采的墊腳石。
墊腳石自然不需要太過出彩,即使他是皇帝長子。
晉國史墨曾言,社稷無常主,君臣無常位,江山社稷尚且如此,何況他只是一個皇子呢
身為皇子能為人臣活下來也是一件幸事畢竟他是如此的“愚昧平庸”。
已是深夜,扶蘇沒有再大動干戈,他重新躺了回去,平靜地閉上了眼,既然不是生死存亡,又何必只爭朝夕
與此同時,
一把年紀仍然勤奮的鄒衍正在夜觀天象,身為觀星界的扛把子,在如今觀星界,論觀星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陰陽家鄒衍,提倡五行說、五德終始理論,曾是稷下學宮的扛把子之一,有談天衍之稱,在當今即使是七王也要對他稱一聲鄒子。
鄒老師雖年過八旬,可因善服氣,依然身強體壯,精神矍鑠,頭頂狂風,深夜觀星什么的對他來說只是小事。
彗星現身到底算罕見天象,而鄒衍又在其中發現了些許異象。
鄒衍把熟睡中的“徒弟”薅起來,他一幅恨鐵不成鋼道,
“大好年華,正是努力奮斗學習的好時候,你身體經過食天之六氣已經可以不避寒暑,不懼風雨了,好不容易練出的身體,睡什么睡啊
起來學習
觀星”
卷起來
你看他一大把年紀都在卷,你說你這個年紀怎么睡著的
但他早睡早起的“徒弟”會是那種人嗎
當然不是,好不容易練出了健康身體當然要好好保護,順應四時作息,到點就睡,絕不熬夜
但今天比較特別,彗星襲天,老頭子非常激動,不想深夜打架運動的風少旻還是爬起來了。
彗星出現確實不吉利,有兵喪兇禍,可問題是,春秋戰國這幾百年,兵事少魂嗎
那年不打幾場不過是從前規模小,死得人少,現在規模大,死的人多,問題是,現在比幾百年前人多的也不是那么幾千上百。
至于臣子作亂,將軍亡故
風少旻嚴肅道“鄒老師,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南邊楚國的李園是久居人下的人嗎
西邊的嫪毐,他都和太后生了兩個兒子,看他的行為,你覺得他能容忍秦王重掌大權嗎
死君王
天底下有七個王,有幾個也年紀大了,他們身體狀況也不是頂頂地好,死一個也正常對吧”
我們要講科學,不迷信
也就是他沒說出這話,不然鄒衍少說要給他說道說道,我們學的是玄學,你給我講科學
這河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