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也看到了秦王身邊的女子,他低頭,不去看,但因為視角,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扶蘇,他沖他笑笑,小家伙眼力很好,看到他板起了臉。
蒙恬艱難地忍住不笑,沒辦法,扶蘇公子小小的一只,和大王像極了,尤其是小家伙還正著一張臉,竭力在模仿父親,放到他這張稚嫩的小臉上,莫名有些好笑。
蒙恬強壓住翹起的嘴角,這一幕被轉身走開的秦王看到了,他微微挑眉,“你笑什么呢”
“長公子和王上好像啊”
秦王聽到這話,面上露出了笑意,兒子像他自然值得高興。
君臣兩個說了些話,隨即向議政殿走去,今日要就攻魏一事做最后廷議,雖然每年都在打仗,但這種層次的用兵一年也就那么一兩次,自然需要慎重對待。
議政殿中,
嫪毐在長安君成蟜叛亂中積累了“資本”再憑借著太后的關系,榮升長信侯,如今也能在廷議上大肆發表言論了。
蒙恬蒙毅要資歷沒資歷,只能暫且待在秦王身邊,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他們兩個都清楚,他們的登天之梯就是嫪毐。
秦國的朝堂公卿就伐魏一事進行最后的商議,軍事托以將軍,而后勤以及相應的官吏派遣,就需要朝堂的諸人加以協助了。
呂不韋雖被逼得退了數步,但到底在這種正事上堅持己見,狠狠挫了挫嫪毐的風頭。
秦王對于這件事持默認態度,對一位尚未掌握大權的君王來說,無論是憑借母親趙太后裙帶關系上位掌權的嫪毐,還是掌握秦國朝政的呂不韋都是他的敵人,區別只在于先除掉誰。
權衡利弊后,秦王政選擇先弄死嫪毐,至于原因,也很簡單,呂不韋年事已高,雄心壯志已失,且比起嫪毐這個國之蠹蟲,呂不韋還是有些價值的。
臣子們可以坐山觀虎斗,但他不可以,這是他的國,是他賴以生存的土壤。
這一點,別人也很清楚,秦王對此心知肚明,畢竟就連游說魏王的人都會說,讓天下舍棄呂不韋而親近嫪毐,這樣您就能報了秦國欺辱之仇啦
同樣都是要割地賄賂秦國,為什么不把這事作為嫪毐的功績呢最好讓這地被嫪毐拿到手里,壯大他的實力,幫助他干掉呂不韋,自己獨攬大權,最后再殺了了他這個秦王。
連外人都清楚的事情,偏偏他的母親一無所知,不,應該是自欺欺人。
秦王心中哂笑,他早就明白了,自己的母親是個糊涂人,她享受著權力的尊榮,卻不愿意承擔這份尊榮的責任,她不在乎她的行為會對這個國家造成什么,畢竟,她只知道和嫪毐會歡快,被兩個無知的,只會親近她的兒子們簇擁著是如此的幸福。
她大概已經忘了,沒有權力的王和案板上的肉沒什么差別。
既然她為了自己的快樂任人侵犯吞噬他的權益,那么他也無需再顧慮她的感受。
如果他都沒辦法快樂,別人又憑什么能這么快樂
所以嫪毐必須死,他和太后的兩個兒子也必須死。
此事秦王早已打定主意,但面上不展露分毫,他坐在王座之上,高高在上地俯視著他的這些“臣子”們,看他們粉墨登場,為自己和自己背后的主子沖鋒陷陣,不自覺地,他想到了自己的后宮。
有些事需要防患于未然,身處權力中心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權力對人的誘惑力與腐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