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太后的目的很簡單,她想讓秦王立后,趙太后落幕了,這咸陽宮總該有個女主人了吧
是的,秦王雖然女人很多,兒子都有倆了,但是,他還沒有正妻,咸陽宮還沒有女主人,至于原因,那就是太后之間的婆媳矛盾了。
華陽太后是孝文王的正妻,秦王母親趙太后的婆婆,也是秦王名義上的奶奶,在王室中地位高,也頗有威望,但她和趙太后的關系不怎么好。
原因也不復雜,歸根結底還是利益沖突。
當年還是太子妃的華陽夫人認下了子楚這個兒子,自然而然地為這個兒子挑選佳婦,這其中既包含著一個母親的善意,也有著利益關系,再沒有人比她清楚枕邊風的作用了。
而此時的趙太后正帶著兒子在邯鄲躲藏,朝不保夕,戰戰兢兢,好不容易回到了丈夫身邊,結果一看,丈夫身邊多的是婆婆們安排的美人,這心底里還能高興
親婆婆夏太后她都未必能接受,更別提華陽太后了。
而且華陽太后也不是很喜歡趙太后這個兒媳婦,再加上她們手中背后的官員勢力代表,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伴隨著秦王的長成,這個沖突又在加劇,很簡單,秦王睡那個女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的長子,嫡子由那個女人生出來才重要。
華陽太后的人選趙太后顯然不喜歡,夏太后選的也是,要問為什么,大概是看到她兩位婆婆,就想到了自己從邯鄲回來,看到夫君身邊鶯鶯燕燕的不爽吧
我當時攔不住你們給我家那死鬼塞女人,我還攔不住你給我兒子塞正妻嗎
嗯,當時的太后對兒子還有感情,或者說,她一直都有感情,就是感情可能比不過對嫪毐和他們的兩個兒子。
雖然趙太后在歷史上的記載看著不太聰明,但她自有她的方法,她清楚地知道,敵人是婆婆們,不是兒子。
趙太后的解決方法很簡單,給我兒子送女人可以,當王后免談
趙太后不講道理起來,就是秦王也撐不住,何況,她也有她的智慧,不是完全不講道理,不許兒子收奶奶們挑的美人。
太后說了,女人你隨便睡,兒子隨便生,但讓他們當我正牌兒媳婦,還沒生兒子就預訂大秦太子位置的,免談。
你問當時的秦王什么態度
額,他娘都說了,我活著時別給我添堵,死了你愛立誰當王后就立誰,想立誰當太子就立誰,他還能怎么說呢
何況只是咸陽宮沒有王后,又不是他沒有女人,更不是他不能和自己喜歡的女人在一起。
這事華陽太后也清楚,但此一時彼一時,趙太后的男寵嫪毐都謀逆了,她的話還能有多少作用呢
華陽太后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她也沒叫與自己親近的羋夫人過來,瓜田李下,需要避嫌。
“利誠亂之始也”
華陽太后作為孝文王的枕邊人,深黯語言的藝術,開頭直指中心,“老婦看,這咸陽宮一日沒有女主人,便一日不能安寧,禍起蕭墻的道理我王應該懂。”
有王后和沒王后這沖突不是一個量級的,有王后這個蘿卜吊著,后宮女人不掐起來才怪,說不定最后上頭了就想著對死對頭的兒女下手,順便再把秦王當刀使,這都是有可能的。
立后,要么因愛,要么以子,要么因貴。
因愛不用說了,典型代表隔壁老趙家孟姚,趙武靈王做了個夢,孟姚這個大美人就被獻上來了,以子和以賢類似,區別是是因為兒子還是本人,最后就是貴了,身份尊貴,后臺堅硬,也是一個條件,春秋時穆公夫人伯姬就是典型例子。
華陽太后也屬于此列,她能當還是安國君的孝文王正妻還不是她有身份
立后的利害,秦王很清楚,他自信,就算沒有王后他也能讓后宮不亂,而且他也看出來華陽太后其實不止想讓他立后,還想一步到位解決王后的人選。
不讓辛夷當王后,立別人就得讓扶蘇認個媽,看他那樣,也不是個會乖乖喊別人叫娘的性格。
怎么都感覺他要是敢找個“真愛”正妻來,他有可能把桌子給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