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后兩人坐著火車幾乎環游了歐洲。
隨著兩人的旅行,原本屬于華約的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摩爾多瓦等國先后宣布脫離蘇聯獨立,然后到了十月,柏林墻倒塌。
彼時兩人正好在德國,目睹了這個橫跨幾乎一個世紀的冷戰象征被鏟除碾碎。
但是倒塌的何止柏林墻,那個曾經讓西方夢魘的紅色巨國也瀕臨分崩離析,一年后的差不多的時間蘇聯就要解體了。
祂坐在言峰綺禮的懷中看著眾人歡呼著扒倒柏林墻。
然后祂遠眺時候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衛宮切嗣。
他站在一塊空地上,手中的香煙的火星在黑暗中明明滅滅。
這時候的衛宮切嗣已經加入愛因茲貝倫家了,整整九年沒有再投身于世界的戰場。
不一會那個明滅的火星被掐滅了,衛宮切嗣轉過身與周圍的人群背道相馳。
“你在看什么”
言峰綺禮突然問。
祂饒有興味的說“我看到一個悲慘的人,在追逐他不可能有未來的命運。”
“這種人比比皆是。”言峰綺禮十分板正地回答。
可是這個人和你是最相似的陌生人啊,言峰綺禮。祂摟著言峰綺禮的肩膀幾乎要惡劣地笑出聲來。
“那么你呢你一直以來的空虛被填滿了嗎言峰綺禮。”
言峰綺禮沉默了一會回答“我不知道。”
“啊,真是個萬金油的回答。”
祂毫不意外的點了點頭。
良久,祂又開口“言峰綺禮,你相信世間的正義嗎,那么人權呢”
這回祂沒有等言峰綺禮的回答又說“柏林墻另一邊的國家真的其罪不赦嗎如果不是他為工人爭取,如今的世界又是什么模樣呢
如今美國勝利了,那么這個世界上的戰爭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在美國的自由民主的帶領下。”
言峰綺禮沒有說話但是祂知道他也在思考。
這個世界原來是一個設定,一本書,在書之外的什么都沒有,像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劇場,所有人物不會走出劇場。
但隨著言峰綺禮第一次掙脫命運,所有的人物也走了出來。
就比如衛宮切嗣會專門過來看柏林墻倒塌。
原本的書中卻不會存在的事情,但是按照他的性格,他或許會對沒有了冷戰的世界有了一絲的期盼。
但是緊接著就是明年一月的海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