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他跟隨沈大人,莫說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也見得多了,若說真心有敬懼的想來唯有太后與沈大人,以及那位三朝元老的梅大人而已。可今日卻教這年紀輕輕又一派富貴閑人的國舅繞去云霧里,一時竟分辨不明心中的念想。
不過他今日也是有備而來,太后的懿旨在后,霍公公也挺直了自己職責撐起的腰,略湊近一步,換了親厚諫言的懇切面容
“國舅大人好文采太后想來可以安心了。今日太后特意囑咐奴才交待一事,您如今即將恩蔭入朝,我朝素重教化,讀書為朝野立身之本。不過國舅爺倒不必那般辛苦讀個功名,也無需奔勞上哪家書院十載寒窗,太后為您請了位學富五車的先生,待會兒還請您移步到書齋會一會,過個人前的虛禮。”
即便這話說得再委婉,弦外之音也是不好聽的。
仿佛在說,國舅大人,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好好學習上進,但即便是恩蔭做官,沒讀過書也是不成的,總得裝出樣子來。
梁道玄心中苦笑,其實昨天妹妹已經用更委婉的方式提及讀書與科舉之事。
且不說上輩子他是指哪考哪的學霸,單說這一世,雖然沒去過書院,可在家中和表哥一同讀書的時日也不短。后來就算無有進學,他也是將讀書視作一門愛好,多有涉獵,如若真要考試,他也能拿出幾分才學。只是他確實沒有鉆研過科舉的法門,有人引路也是好事。
其實本朝入仕的方法絕不是只有科舉一個。
科舉是人人稱道的正途,但恩蔭和銓選卻是更多人青云直上的路途。須知寒窗苦讀一朝入得天子門堂何等榮耀,這榮耀背后還有一層意味,那便是自此家人可得天子庇佑,享得獨一份優待。
本朝有成文的法度,有爵之家與六品以上官吏的子孫可以恩蔭入朝;而但凡家中有人得有官身,且子弟曾在最低一級解試入考得中,便能遞交待選文書,入吏部等待補職銓選。
這二者的參與人數加起來從來都是比科舉做官的人要多的多。
科舉三年一屆,多時不過二百,少時往往只堪堪過百人得以高中,這些人自有敞亮官途,可那些地方上冗雜的官職也要有人來做。
但科舉出身卻有更寬闊的仕途確實不爭事實。首先想要入政事堂,只靠恩蔭來的官職再怎受器重擢升,也是不配為中樞之臣的。
梁道玄恩蔭入仕倒是未嘗不可,只是如若只做個芝麻綠豆的小吏,那又能幫得上妹妹和外甥什么忙呢
看來還是得重操舊業了。
梁道玄非但不覺得沮喪,反倒有些期待,不知自己這世人眼中的紈绔子弟富貴閑人高中的那一日,該是何等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