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章
啟學拜師是此時代人社會生活中最鄭重的事項之一。
即便不考科舉的女孩子,家境殷實,父母又有見地,也要就讀女學,拜師尋業的禮數一樣不比尋常書院少。
梁道玄小時候跟表哥崔鶴雍一道在家中讀過書,姑母神通廣大,請來的先生也是致仕的學政,學問道德都不必說,當年拜師的禮數也是極近繁莊,倒不是全為了兩個孩子提前感受學習氛圍,更多是為了讓教書的師傅深感此門戶內尊師重道之家訓,也讓師傅沐得府內除去主人外頭一份的體面。
承寧伯歷代以修武衛國昭彰朝野,表哥崔鶴雍卻打小就表現出對書本知識的濃厚興趣,家中分外重視這位小小文曲星。梁道玄也沾光受了足夠的期許,可是他那時已然決意放棄上一世卷王的頭銜,做個富貴閑人,于是讀書嘛,只不要姑母失望即可,其余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
今日,他算是補上了從前的缺漏。
新國舅府良辰吉日開門迎新主,當日也是拜師吉日,梁道玄備下車馬迎接師范,規規矩矩掛上大成至圣先師的畫像,焚香祈侯。
陳棣明老學士年事已高,說話慢騰騰,他曉得梁道玄不是紈绔后,是當真歡喜,今日來文杏館,亦養足精神,準備大展拳腳,誰知看見書館外門左右新上的楹聯,卻教他頓住身子仔細端詳。
上聯是虛室三光生化日
下聯是殖庭六義頌椒聲
老學士唇齒咬字,讀過兩邊,簡直神清氣爽,他暗道虛室生白,三光為日月星,這都是莊子內的典故;而殖庭與六義則俱是詩經里的條要。
這副對子既有出世的悠然翩飄,又兼顧入世的清辭雅正,細細咀嚼,又說讀書求學問的韜略,又講做人知世理的心胸,是難得佳句。
尋常官宦詩書人家書齋的楹聯匾額,大多典出尚書、中庸,有些重倫理家訓的,不免捎帶孝經和禮記種種,陳詞濫調他見得多了,如此神清骨秀的筆觸卻格外少見。
尤其是這筆力,絕非等閑讀書人寫就,常言道褚字風流,玉立亭亭,有蘭之清雅纖挪,又似蓮之飽滿豐潤而不俗,此字不敢說與前人相較,但褚字的皮骨二相兼具,實乃力透紙背之佳作
喜極多看之際,梁道玄已快步迎出,笑盈盈道“陳師傅,弟子備好了茶。”
這楹聯好得很,是請得哪位大家的墨寶”
陳棣明以為,承寧伯家的面子與新國舅爺的勢頭,潤筆給足,這樣的楹聯總找到人寫,誰知梁道玄只是一笑“弟子的拙墨,師傅別抬舉過頭了,回頭我該不好好念書了。”